宜從心輕輕撕開皮,掰下一小瓣放嘴裡。
一口飈汁。
酸甜的果汁一下子就沁潤了整個口腔!
辛遇也扔了一塊進嘴。
兩人幾乎同時瞪大了眼睛:好吃到爆!
蜜甜中透出淡淡的酸味,清香無比,清新、爽口的口感在舌尖跳躍。每一口都是一種享受,一個柚子完全不夠吃的。
陳雪梅見幾人吃得開心,她也高興,又徒手開了一個,這才堪堪夠幾人享用。
宜從心擦掉嘴角殘留的香甜汁水,滿足地回味了一下,“嫂子你真是破費了,這麼好的柚子,肯定很貴吧。”
雖然不是她上輩子常吃的西柚和紅柚,可這柚子的口感絕不輸於那兩者。
“漫山遍野都是,不值幾個錢,你要是喜歡啊,管夠!我再給你送來些!”陳雪梅痛快道。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物產。
她老家是琯平縣山溪鎮的,她們那邊早在明朝就有種植蜜柚的傳統,距今已有500多年曆史。據說清朝時,家鄉的柚子還一度進了皇宮內苑,成為了貢品。
只是有很長一段時間裡——“以糧為綱”的年代,在這個人均只有半畝地的深山溝溝,山裡人把水稻種滿僅有的小片平地,可惜過得仍然是“今年盼著明年好,明年還是吃不飽”的日子。
即便是這樣,山裡人也很少再去主動種植柚子樹,因為種柚子荒廢了田地,那日子只會更難。
也得虧她嫁到了城裡,嫁給了鄭家,不然留在山裡,還真不知道能不能吃飽飯。
至於過上住樓房看電視、電燈電話都齊全的好日子,小時候那是想都不敢想。
大概是宜從心現在滿腦子都是賺錢,一聽到“不值幾個錢”幾個字,頓時一臉的疑惑。
“咱們這柚子這麼好,應該賣得很貴才是啊。”她
陳雪梅回了回神。
她對眉清目秀、性格又爽快的宜從心很有好感,不由地開啟了話匣子。
“東西好是好,可是九月份大量下來的時候,根本來不及摘,好多掉地上壓根沒人管,全都壞掉啦。山上的路又不好走,村裡人一筐筐地往山下背,那也根本來不及啊,畢竟還得緊著田裡的農活。這柚子能賣就賣,只能算個添頭。”
她的語氣裡有一絲掩不住的可惜。
山上人也知道這東西好,她們山上誰家沒有一兩棵柚子樹?更別說長在山間溪邊的老樹和野樹,就更多了。
她帶來的這一編織袋,就是原先那些老樹和野樹上結的。
只是……
柚子長在高山上,山路狹窄崎嶇,平時走牛車、羊車都費勁,就算偶爾有小貨車來拉,車子也只能停在山下,全靠人工往下挑。
山裡不是沒有人圍著柚子忙活,到頭來還賺不出一碗飯錢,大部分人也就歇了靠柚子賺錢的那份心。
宜從心的第一反應也是可惜。
這柚子的運氣咋這麼不好喲!
她替這柚子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