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使臣聽了之後,激動地行禮道:
“多謝天可汗垂憐!此訊息一經傳回國內,國主定然欣喜若狂,感激不盡。我們早已望眼欲穿,不知道公主何時能夠啟程?”
皇帝聽聞,抬了袖子思索了一瞬,說道:
“不急,公主人選還是得慎重,朕一定會為吐蕃國王選一個優秀的王妃。你可以送信回去告訴松贊干布,讓他安心等待,不會耗費太長時間的。”
“多謝天可汗!”吐蕃使臣激動的神情溢於言表,回到席位上之後,端起酒杯就飲了一口,哈哈大笑。
武柔見他這個樣子,想笑,偷偷地低著頭忍住了。
她跟蕭才人共同主持宴會,一人站在大殿主位的一邊,監管著宴會進行的過程,若是哪裡有紕漏,也好當場協調解決。
她的位置就在了晉王和太子席位之間的後頭,晉王一側臉,正好看見她在那兒低頭偷笑,便白了她一眼。
武柔便連忙抬起了頭,裝作無事發生一樣,認真地看著觀察著宴會上的情況。
中秋宴本來算是家宴,意在團圓,一般不會邀請外臣。
所以在宮中的嬪妃和皇子公主們,都會出席,聚在一起觀看錶演,然後在月色正濃時,一起步行至大殿之外的觀景臺上,賞月外加做詩。
每到那個時候,皇帝都會出題,比如加某個字,或者指定四言句或者五言句,眾人做詩一首,朗誦品鑑,做得好的,就會賞賜財物,以作獎勵。
宮裡的嬪妃和皇子皇女們,不管水平怎麼樣,基本的押韻都做得到,有時候即便胡謅兩句,也甚有意思,所以都很積極,沒有不敢開口的。
今年因為邀請了各國使臣……其實主要是邀請吐蕃使臣進宮,給他一個答應和親的契機,順帶將各國使臣邀請進了宮。
所以做詩的環節沒了,將宴會節目的規模和數量增加了。
兩儀殿殿內縱向寬敞廣闊,分為前廷和後廷兩部分,前廷地勢略高,是皇帝和嬪妃們,還有皇子公主們的位置。
皇帝坐在正中主位,座下皇子公主們坐左側,嬪妃們坐在右側,中間的空廷上是一大幅波斯國進供的地毯,色彩花紋豔麗,在燈火通明的照射下,正好作為節目表演的舞臺。
離皇帝稍遠的大殿後半段,是後廷,地勢低了三階,是大臣們的位置,根據品階排位席次。
今日後廷處坐著各國使臣,還有幾個通譯和鴻臚寺的幾個官員作陪,大約兩百人左右。
為了保證觀看效果,所有的節目,都一式兩份,最好的在前廷的地毯上,次一點兒的就放在後廷。
地板上漆畫著陰陽兩儀的太極圖案,就是節目的舞臺位置。
而兩儀殿後廷中,總共有三處這樣的圖案,間隔相等一字排開,若是坐滿了賓客,節目就需要一式四份同時表演,想來場面也及其壯觀。
此時場中正在表演舞蹈,十二名壯年男子,身穿短衣長褲,身上掛著巨大的鼓面,圍成了一個圓圈。
他們面朝外頭,一邊轉圈表演,一邊敲打著壯麗的節奏,動作豪放,整齊化一,配合著他們的唱和聲,氣勢極壯,感覺整個大殿都在與之共鳴。
突然一個輕盈的身影從擂鼓的隊形中飛躍了出來,在空中猶如鴻雁,衣帶飄飛,跳了個滿弓一字馬。
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女子持著長劍舞了出來。
從武柔的位置看,只見前頭廷的兩個圓,都突然同時飛躍出了一個矯健輕盈的身影,像是復刻一般乾淨利落,引得大殿中人一陣屏息,她甚是滿意。
當初排練之時,她可是強迫教坊司費了不少功夫。
只見擂鼓的隊形快速散開,排成了兩列,以鼓點唱和助興,像是鼓勵一般,場中的劍舞激烈而歡快,又不失柔美。剛柔並濟,陰陽相左,甚是好看。
武柔正看得出神,突然感覺到身旁有人過來,她轉眼一看,原來是皇帝身邊值班的小宦官,到了武柔跟前小聲說道:
“武才人,陛下讓你過去。”
武柔看了座上一眼,看皇帝一身明黃的圓領常服,頭戴黑色的幞頭,正在悠閒的看著下頭的表演。
他端起酒杯放在唇前飲了一口,眉目舒展,似有微醺,並不像是有紕漏要問責她的樣子。
於是她趕緊低著頭,規規矩矩地跟著宦官走了過去,停在了御座之下。
皇帝見她過來了,就衝她招了招手,示意她上去。
皇帝座上並無旁人,又在眾目睽睽之下讓她近前,這番殊榮又讓她想得有些多了,武柔將頭低得更狠了些,輕手輕腳地踏上了御階……
她也不敢站的比坐著的皇帝高,於是便順勢跪坐在了他的腳邊。
晉王在下頭看見她那一副佯裝乖順,喜滋滋的模樣,就不悅地皺了皺眉,然後便將目光移開了。
皇帝單手靠著身前的案几,微微歪了身子,小聲地問:
“上次你跟小九一起探查那些適齡女子的時候,裡頭有沒有李氏宗親可堪大用?”
武柔確實沒有想到皇帝是要問這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