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劉邦對劉盈的瞭解,他知道劉盈已經知世事,可這個表現著實令劉邦感到失望。
即便劉盈真的不懂如何治理關中,但平時都在幹什麼,沒讀書嗎,這個反映讓劉邦眼眸中再次閃過一絲不悅。
劉邦道,“寡人累,盈兒陪寡人回宮,丞相乃吾大漢賢相,還有諸多事宜要處理……”
言之於此劉邦看向這個昔年的上級道,“丞相,漢中事宜,全權處理,除安危之事不必稟告。”
言畢,劉邦拉著劉盈的手上車駕,原御手非常識趣的離開,讓給夏侯嬰來趕車。
劉盈還很小,但心思的確不再是小孩,他已經知道自己身份的尊貴,在整個櫟陽城內沒有人不對他恭敬,
即便是大臣們口中的丞相也是如此,可偏偏有一人不是這樣。
劉盈清楚的記得父親曾讓戚夫人作為後母照顧一下劉盈,劉邦也讓劉盈時常去向戚夫人請安。
劉盈雖小,但也漸漸明白劉邦的心思,劉邦是希望於呂雉不在的時候,自己的二兒子能和自己寵愛的女人相處愉快,最好能如親生母子一般相處愉快。
永遠不要小看小孩子的智慧和靈性,沒準你的心思他們早靠知覺覺察到。
劉盈也很乖,朝議時他端坐者,很多事情他都是默默的聽著,瞧著,看著蕭何怎麼處理,下朝後劉盈非常積極的向戚夫人請安。
截至目前,戚夫人在宮中是最尊貴的,曹氏已去,呂雉不在,就是戚姬為尊。
母以子貴。
先前的請安還很順利,倒是有一副母慈子孝的畫面感,可久而久之,劉盈發現戚夫人看他的眼神有些變化。
戚夫人非常無覺的開始拿自己兒子如意和劉盈比。
作為太子受到的禮遇,吃穿用度,出行所用車輿,隨行的侍女和寺人等等,這些都和他的兒子如意形成一個不小的反差。
雖然她的兒子才兩歲左右,剛剛會走,但戚夫人已經感覺到劉如意和劉盈之間的差距。
劉邦無疑是寵愛戚夫人和劉如意,但劉邦不在,蕭何監國,一切尊秦制,嫡庶有別。
戚夫人不傻,她知道和太子爭是什麼下場,不是母儀漢國,讓自己的兒子為漢王,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可戚夫人還明白一個道理,得漢王之寵溺未必是好事,若是在官官之家,倒是沒啥,
可是生在王侯之家,這儲位之爭是要人命的,劉邦的寵溺必然會帶來負面的危害。
現在漢未得天下,呂雉雖不在關中,但呂氏的勢力是在的,已經在暗暗收攏群臣諸將穩固劉盈的位置。
可劉邦是寵愛自己的,那麼必然愛屋及烏,太過寵溺必然會招來殺人之禍,縱使無心奪嫡但他人不會這麼想。
既然禍患就在不久後,不如現在就為劉如意登上王位做準備。
本來無憂無慮的戚夫人,享受著作為美人的榮華富貴,在兒子兩歲左右時,她突然間有一種領悟。
這個領悟讓戚夫人看劉盈的眼神發生變化。
劉盈是個敏感的孩子,戚夫人的變化,劉盈立刻感應到,但他真的比較喜歡自己這個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