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螳螂拳’講究快而不亂、剛而不僵、柔而不軟。”
“其勁法講究柔纏、剛發,脆快抖彈。一般都是纏圈與抖髮結合為用。你們看,羅師傅幌腰抖臂,形於手指,恰似螳螂,其實是取取螳螂擋車不畏,勇往直前之意。”
閻闖透過羅秉上臺後的一個架子,就開始切入,給臺下一眾太康學府的弟子介紹‘螳螂拳’。
他昨夜在藏經閣中可不止是看了太康學府的八門秘武拳法,之後順道還將太康郡中的百家拳術的精編給看了不少,對各家拳術,至少大體上都有了解。
‘螳螂拳’也不例外!
“閻闖!”
“莫非你們廣陵人,你們學府的,就只會動嘴皮子不成?”
羅秉聽閻闖說的聒噪。
螳螂拳厲害,還用得著伱來贅述?
扎巴扎巴!
他眨眨眼,一個踏步上前,抬手就疾攻閻闖面門,出手後,才出聲:“拳腳不長眼,年輕人小心了!”
還挺有武德!
砰砰砰!
閻闖一笑,見招拆招,無甚套路。到了他如今的層次,拳法已經堪至化境,與人交手,不必拘泥於形勢,‘六合八法’,領悟到當中精髓之後,每每出手,便是縱橫起伏,來去無跡,便是忽隱忽現,變化無常。
六合!
八法!
自然而然蘊含在拳腳當中。
此為宗師!
“喝!”
羅秉進攻疾快,但閻闖不但輕鬆招架,他還不忘‘本職工作’,還能騰出心神,來給臺下弟子講解——
“勾、樓、採、掛、黏、沾、貼、靠、刁、進、崩、打!”
“大家看!”
“‘螳螂拳’的手法講究正迎側擊、虛實相互、長短兼備、剛柔相濟、手腳並用,使人難以捉摸,防不勝防。”
“其擅長用連環緊扣的手法直逼對手,使敵無喘息機會,手法豐富——”
“大開大合!”
“這是‘長大手’!”
“短小快捷!”
“這是‘偷漏手’!”
“沉肩、垂肘!”
“這是‘肘靠擒拿’!”
“坐胯、扣膝!”
“這是‘地趟摔打’!”
羅秉不斷進攻,閻闖不斷化解,他始終在守,輕鬆招架,卻語速極快將羅秉的每一招都講解清楚,有時候甚至只在羅秉起勢的時候,就已經看出他即將要出什麼招式,於是料敵先機,在他施展之前就先一步道破,使得羅秉的拳腳招數看似是跟閻闖口述一同到來,有時候甚至是閻闖先說完羅秉的拳腳才跟上,頗有些‘言出法隨’的意味。
憋屈!
羅秉太憋屈!
但臺下眾人卻看的過癮。
趙曄以往只聽過邵言聰介紹過閻闖的‘打鬥風格’,腦子裡始終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或者說,他想象不到,還有這麼打拳的人。
欸!
這一次,他就見到了!
“原來是這樣!”
“這閻教授——”
趙曄看著被閻闖氣的臉通紅似乎下一瞬就要一口氣背過去的羅秉,哭笑不得:“挺有趣的!”
換位思考!
若換成他是羅秉,被閻闖這麼打,這麼聒噪,怕是想打死閻闖的心都有了!
但作為旁觀者,作為‘自己人’,看這麼一場熱熱鬧鬧、別出生面的交手,倒也是別樣享受。
一旁。
邵言聰早就習慣閻闖的風格,他著重看的是閻闖的實力,這一看,頓時就發現:“他的拳法又有進步!看來月初打穿廣陵學府,正式踏上宗師路之後,他成長更快了!”
宗師路!
宗師境!
這‘境’不是什麼標準的‘武學境界’、‘拳法境界’,而是指的‘心境’——
武人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能煉就‘無敵心境’。
這心境一成,天上地下,唯我為宗!
有此心態,習武練拳,自是無往不利,進步神速。
以往。
江湖上有不少年輕俊傑始終在同輩中無敵,獨佔鰲頭,等到三四十歲,達到巔峰,再去挑戰武林名宿,一戰又一戰,不斷取勝,最終造就‘宗師’!
這‘宗師’——
既是江湖同道的認可!
同時也代表著自身的一種心境!
閻闖如今就是宗師,正式踏上了宗師路,練就了宗師心境,他自己都沒感受到,但邵言聰作為旁觀者,旁觀者清,看的一清二楚。
“二十六歲的宗師!”
“前途不可限量!”
趙曄也讚歎,很看好閻闖的未來。
而在臺上。
閻闖專注,可顧不上去想什麼‘宗師境’。
他還在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