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邊。
魏全滿臉興奮:“大師兄,我現在感覺已經將‘十二橋手’完全練透,是不是可以開始練‘虎形拳’跟‘鶴形拳’?”
‘十二橋手’是基礎。
‘虎形拳’、‘鶴形拳’是進階。
鐵線武館的學徒,練拳進度都是如此。
“再穩固兩天,就開始練‘虎形拳’。”閻闖笑著點頭。武館中能再多一個習練‘虎形拳’、‘鶴形拳’的弟子,這當然是好事。
剛好。
俞錦鵬的進度也在這裡。
“你在一旁先看。”
閻闖帶著魏全來到正在琢磨‘虎形拳’的俞錦鵬身旁。
俞錦鵬年24,入門11年,也算元老。但他的習武天份甚至比閻闖還差些,十三歲習武,十一載苦修,如今還在‘虎形拳’、‘鶴形拳’這一階段徘徊,遲遲不得圓滿,難以進修‘工字伏虎拳’。
他很刻苦。
可就是收效甚微。
“魏全。”
“虎是山中食肉類動物,它身長大,撲食勇猛,下定決心,毫無顧慮。該拳即取它這一本能特長,象形取意,演練而成拳,作為強身制敵之用,命名為‘虎形拳’。”
“虎身形巨,氣大雄渾,一起一撲,能於尋丈之外獵取其目標之物。尤其一雙虎爪更具驚人力量。是以《虎形拳》講究剛烈威猛,馬步沉實。”
“練習這套拳法的時候,你要多想想‘十二橋手’中的技巧,同時馬步也是關鍵。”
“為什麼師父規定,要在‘馬步樁功’與‘十二橋手’全都紮實之後才能修習‘虎形拳’?就是因為,練好‘銅橋鐵馬’,才能更好的習練跟領悟‘虎形拳’。”
閻闖帶著魏全,從最基礎的開始講解,同時兼顧俞錦鵬:“錦鵬,你根基紮實,但‘虎形拳’重形也重意,你在招式上已經純熟,但意境上,火候欠佳。”
閻闖習武二十載,‘虎形拳’滾瓜爛熟,以往給俞錦鵬包括武館中原先的那些弟子講解的次數也不少,講解的深度廣度都足夠,但具體到那些弟子,能聽懂多少,就因人而異了。
例如俞錦鵬。
他就是愚鈍,閻闖掰開揉碎,他也聽不懂,閻闖漸漸也就放棄,任由俞錦鵬自行琢磨。
俞錦鵬也自知自家情況,黯然神傷,更加刻苦。
而今日,閻闖又來指點,俞錦鵬有些詫異:“大師兄——”
“練《虎形拳》以一雙‘虎爪’佔最重要地位。”
閻闖不跟俞錦鵬閒話,他一邊講述,一邊演示:“‘虎爪’是將五指分張,然後各自往掌心勾曲有如爪狀。使用‘虎爪’必須氣沉丹田,力貫指尖;不出則已,一出務必制敵傷人,五指抓向對方仿似以鋼釣傷敵。且一旦發力,最好能配合一聲‘吼’叫,由丹田突然發於喉部,此為‘虎嘯’之聲,但用以配將氣力貫透雙臂,更用以增加威勢,使敵人聞而慄,因此喪失戰意。”
“吼!”
閻闖虎爪運起,一爪抓向魏全,一爪攻向俞錦鵬。
俞錦鵬知道大師兄這是要來指點,他心下驚喜,有一種又被重視的感覺,當即運爪去擋。
“樁步熟練純習,做到氣沉丹田,強若不倒之翁。”
“‘虎形拳’手型上多用爪,講究手指的功力,多短打硬功,上盤以封門戶為主,先守後攻,動作緊湊。”
“下盤步型步法以穩健著稱,要站樁步,‘馬步樁功’就是基礎了。”
閻闖武功超出俞錦鵬許多,能一邊給俞錦鵬喂招,一邊給魏全講解:“你俞師兄穩紮穩打,‘馬步樁功’與‘十二橋手’苦練十一年,因此根基紮實。你注意看他的馬步跟橋手,已經有煉入己身的趨勢。在‘馬步樁功’的基礎上,再去習練‘虎形拳’的‘虎樁’,就能事半功倍。”
俞錦鵬在‘虎形拳’上有所欠缺,缺的不是基礎,而是意境。
三戰、四門、五基、八卦、坎卦、三十六手及一百零八式,俞錦鵬全都純熟,但就因為心境上差了些,使得俞錦鵬的‘虎形拳’空有其表而無其神,以至於在‘虎樁’的靜樁上造詣不淺,可在‘動樁’上,又差了許多。
閻闖喂招,一通指點。
《教學相長》帶有‘理解效率+50%’的效果,這一番講解,魏全聽的清楚明瞭,俞錦鵬更是通透。
習武十一年。
習練‘虎形拳’三載。
他從未有過這一刻的酣暢淋漓——
“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催力,發勁時怒目強項,虎視眈眈,有怒虎出林,兩爪拔山之勢。”
俞錦鵬忽的福至心靈,一腿有如一隻伸出一條尾巴的老虎之狀猛擊閻闖,此為‘虎形拳’中名招‘虎尾腳’,此腿法屬陰險的招式,如使用者在危險關頭突然使出這一招數的話,往往有反敗為勝的特殊效果。
虎打堆身之勁,發於臀尾。
能在對戰中使出這一式,代表著俞錦鵬的‘虎形拳’造詣又上一層。
“提督貫頂肝氣調舒,登足顛步掌爪齊撲;肘起掌翻後臀墜碡,腳先手後六合一體。”
俞錦鵬口中發出猛虎咆,額頭滿是細汗,卻精神昂揚,兩眼虎視眈眈望向閻闖,驚喜道:“大師兄,我悟了!”
俞錦鵬!
虎形拳!
八年築基,三年積累,一朝頓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