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跪伏著五六位大臣,皆是滿腹狐疑,議論紛紛。
柳世忠、韓武兩大朝廷權臣重將身死異地,對於朝廷而言無異於是山崩的大事件,引發軒然大波,所以才令得諸位大臣急聚御書房,面聖討旨。
“皇上,柳世忠乃當今朝堂肱股重臣,如今柳世忠身死異地,朝廷必須嚴懲兇手,否則定會影響朝政穩定!”
太常寺卿鄭秉彝的語氣頗為悲痛,彷彿親眼目睹柳世忠慘死一般。
實際上,他與柳世忠在朝中同一派系,現在柳世忠橫死,對他打擊巨大。
鄭秉彝話落,又有一大臣站了出來,義正辭嚴的說道:“皇上,柳世忠乃國之棟樑,被賊人所害,朝野必然震動,此事絕不能姑息養奸。”
此人是廷尉寺卿王元泰,亦是柳世忠一派的權臣。
“微臣認為,兩名朝廷重臣竟然在無端在遠離京城的山野中被謀害,絕非一般宵小之輩所能做到。定然有人蓄謀已久,想用此次機會剷除異己。因此,微臣懇請皇上下旨徹查此事,務必揪出幕後黑手。”
王元泰說完,轉頭冷眼瞥向中書丞、吏部尚書李齊賢,神色充滿質疑。
這番話,顯然就是直接指向與柳世忠素日在朝中敵對的李齊賢黨羽。
光祿寺卿林天德最先站出來反對:“王大人,你的意思是柳太傅遇害是朝廷自己人所為??話可不能亂講啊!”
他是李齊賢一脈,自然不容許別人汙衊。
王元泰哼笑:“朝堂上下都知道,柳太傅和李丞相素有仇怨,如今柳太傅死於非命,而潞城總兵韓武也死在了一旁,也太過巧合了吧,大家也知道韓武可是李丞相走得近。如果說此事與李尚書無關,恐怕沒有任何人信服。至少,我是不信的。哼!”
“王元泰!”林天德勃然變色,厲喝一聲,“你莫要血口噴人!”
“呵,血口噴人的究竟是誰?你心裡應該比我更加清楚。”王元泰嗤笑一聲,態度十分強硬。
一時間,殿內爭吵連連。有反對者支援徹查此事;有贊同徹查之人主張嚴懲幕後黑手;還有人則是保持中立態度。
這時候,李齊賢則淡定地向皇上拱手道:“啟奏皇上,臣與柳太傅同朝為官數十載,雖然我二人平日因執政理念不同有所分歧,偶有摩擦,但我們始終都是同僚,都是為國為朝廷盡心竭力,臣私下佩服柳太傅為官風骨,從未有半點輕視之心,更未曾有過任何害他之心。現在驟然聽聞柳太傅死訊,臣心情悲慟萬分。臣也相信剛才王大人所說的,柳大人之死並非一般人所能辦到,定然有人蓄謀加害。至於韓武總兵,臣與其只是見過數面,談不上交情,但是韓武為人忠厚耿直,且對朝廷衷心赤誠,臣相信韓武絕不可能做出任何謀逆之事。”
說著話,李齊賢抬起頭,目光銳利掃視眾人,語氣變得堅硬:“至於幕後主使,既然是有預謀的殺害朝廷重臣,想是對。因此,臣認同王大人的提議,有必要對朝廷上下官員進行徹查,臣也自當全力配合查檢,絕不推諉,務必揪出背後真兇,以慰柳大人英靈。”
皇帝冷眼看著群臣爭論,眉宇間越發陰鬱,待李齊賢話音落下,他沉吟片刻,開口冷聲道:“好了。柳卿家突然遇害,朕心中亦甚是傷感。朕決定,徹查柳卿家遇害一事。著刑部會同大理寺、御史臺三司聯合徹查此事,凡牽涉到此案的官員、士兵均需嚴查,若有包庇者,定嚴懲不貸!”
\"遵旨。\"
眾臣齊聲領旨。
皇帝揮手示意群臣退下。
待群臣退出御書房,
皇帝叫住李齊賢,“李愛卿。”
李齊賢躬身道:\"臣在。\"
“你覺得殺害柳世忠和韓武的真兇,會是誰?”
皇帝問道,眼睛眯成一條縫隙,似乎隱藏了某種鋒芒。
李齊賢低頭回答:“回稟皇上,臣愚鈍,事發過於突然,實在沒有頭緒。”
皇帝盯著李齊賢,眸子深邃,“那麼,你可成想過,為什麼柳世忠和韓武會同時出現在巴州?。”
李齊賢臉上表情瞬息萬變,遲疑道:“難道陛下懷疑……”
皇帝頷首,“朕不是懷疑,而是肯定!”
聞言,李齊賢身軀猛然一僵,驚訝道:“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