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再來,腿部不是這樣用力的。”一個同樣穿著獸皮衣的青年女子,一邊說,一邊比劃,認真地糾正著一個女孩錯誤的動作。
一個獨臂的青年男子,對他負責的一個孩子大聲喝道:“阿牛,你發什麼呆,醒醒,好好練拳。”一臉嚴肅、不苟言笑……
他們的聲音都很大,也很粗魯,但他們都很負責。
被指責、被懲罰的孩子也許有些委屈,但都沒有反駁,孩子也知道,這是為他們好。從小大人都告誡他們:不好好習武,將來小命都沒有保證。
村子裡每年都死不少人,也有不少人落下殘疾,大都是青壯年,都是在狩獵期間,死於、殘於兇獸的魔爪。
那個叫做“阿牛”的孩子,被一聲呵斥,彷彿如夢初醒,小臉一紅,開始一板一眼,認真地打拳,拳法雖熟,但力道卻差強人意。
阿牛今年十二歲,身高中等,一米六有餘,眼神清澈、面板黝黑,五官頗為清秀,身材雖然不如其他孩子那樣健壯,也是極其勻稱。
阿牛是他的小名,他還小,沒有大名,和小夥伴一樣,同樣穿著獸皮衣;阿牛的名字,是他爺爺取的,和阿豬、阿猴、小山等小夥伴一樣,名字很賤,也很平常,並不稀奇。
這裡的村民,儘管也讀過書識字,但還是貧窮落後的,自然就沒有什麼大的學問,很難取個什麼高大上的名字。
這裡的村民或許是比較封建迷信,他們都認為,名字越賤,活的越健康;他們是希望孩子們像這些動物一樣,好養活,平平安安,長大成人。
山村裡,十六歲就算成人了,到那時,他們才會有自己的大名;當然,他們的大名也多是很土。
阿牛和其他孩子一樣,自六歲開始習武,但不知道什麼原因,至今仍沒有邁入淬體境;而同齡的小夥伴大都是淬體境二重了。
不是阿牛不努力,相反,阿牛很刻苦,其他小夥伴休息的時間,阿牛都用來修煉了,可就是不見成效。
在九州大陸,武道功法分天、地、玄、黃四大級,每級又分絕品、上品、中品、下品四級;武技也是一樣,分天、地、玄、黃四大級,每級又分絕品、上品、中品、下品四級。
村裡可供修煉的功法只有五種,屈指可數,分別是:《水元訣》、《青雲訣》、《火靈訣》、《厚土訣》、《金身訣》;品級均為黃級下品,據說《金身訣》達到黃級絕品,可惜的是殘缺不全。
阿牛修煉的功法是《水元訣》,自然是黃級下品功法。
村裡可供修煉的武技,也是寥寥無幾,霸王刀、風柳劍、犁花槍、鐵山拳、莽牛腿,當然級別也不高,或黃級下品,或黃級中品。
阿牛修煉的武技是鐵山拳,共一十八式,黃級下品。
鐵山拳是一門基礎的拳法,拳法剛猛,直拳、擺拳、勾拳、劈拳、鞭拳,為其基本要素,形成組合拳一十八式,出拳時聲勢煊赫,或橫出,或直擊,阿牛已修煉得非常純熟,達到小成的程度,顯然阿牛的悟性不差。
在九州大陸,武技修煉的效果,大致分為七個級別:初窺、入室、小成、融會、大成、巔峰、圓滿。
初窺即是初學乍練、初窺門徑;入室即是登堂入室、有所感悟;小成即是由量變質、略有小成;融會即是爐火純青、融會貫通;大成即是舉一反三、知類通達,巔峰即是質量成勢,登峰造極;圓滿即是勢之大成、返璞歸真。
當然,低階的武技,不要說修煉到巔峰、圓滿,即便想修煉到大成,也是很難,這和武技本身所含的道義有關,無關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