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靈頂勁、涵胸拔背、松腰垂臀、沉肩墜肘。”阿牛想到太極拳法的要旨:“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運化無方,開合虛實,形神合一。”
一套太極拳打下來,阿牛身形自然、鬆柔慢勻;每一招都含有太極的陰陽變化,精微奧妙,太極圓轉,無使斷絕。
此時間,阿牛一舉一動,彷彿與天地渾然一體,舒緩如畫。
“動極而靜,靜極復動,—動一靜,互為其根,純以意行,最忌用力。”阿牛默默唸道:“好個拳法,以柔克剛、以弱搏強。”
“不拘於技,不困於法,後發先至,以守為攻。”阿牛又默默唸道。
“太極拳不知道屬於哪種級別武技?”以阿牛目前的認知,自然給不出答案,也根本不可能給自己答案。
實際上,太極拳根本不屬於九州大陸的武技分類,無論什麼修為,都可修可煉,且隨著修為提高,發揮作用越大。
但現在的阿牛還不清楚,只是感覺“太極拳”有些高深莫測。
阿牛還逐步推演出太極劍。阿牛練過拔劍術,拔劍術講究先發制人,若失去先機,也該有其它方法剋制對方。阿牛想到這點,太極劍就成了他的選擇。
阿牛精通太極原理:動靜自生,快慢自如,陰陽相融。推演太極劍,自然不成問題。
隨以“劈、刺、崩、點、撩、掛、格、擠”等為技法,以“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為意,演化出太極劍法。
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
但見阿牛取出承影劍,揮劍之時,劍為己身,以身馭劍,一意一念,一舉一動,動靜開合,剛柔相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開合虛實,揮灑自如。
太極劍法:單劍起勢、仙人指路、青龍出水、展翅點頭、金雞獨立、古樹盤根、燕子啄泥……只見那一招一式,莫不是柔中帶鋼、綿裡藏針、開合有序、剛柔相濟。
劍道修煉,出劍時有劍招、劍氣、劍芒、劍勢、劍意之分。
劍招無需多說,而所謂劍氣是指出劍速度快很而形成氣流能傷敵;所謂劍芒,是劍氣凝實所致;所謂劍勢,是在劍芒之上,承載的精神意志;而劍意則是更高層次,是劍融合了持劍人的精神意志。
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劍招,不同的劍勢,不同的劍意。揮劍之勢,或輕靈、或厚重、或偏鋒、或縱橫……不一而足。
拔劍術以攻為守,先發制人,快到極致,可領悟速度之意,太極劍以守為攻,後發先至,悟到深處,卻是動靜之意。
阿牛的資質,可謂甚好,況且本身具有堅韌無比的意志,透過持之以恆練習,阿牛的劍道,可以說突飛猛進,已經到了初悟劍意的境界——半步劍意。
以慢打快、以靜制動,太極劍法本身孕育一絲動靜、快慢真意。阿牛此時參悟太極劍道真意,亦如撥雲見日,心神通透無比。
一般來說,武道真意的領悟,是在王武鏡之後方可。阿牛在氣武境已初悟半步劍意,實為難得。
在此基礎上,阿牛又推演出太極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