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本源經

第36章 (武道卷) 坦誠相待 領悟劍意

姜雲軒也把自己所學過的《歸元寶典》、《陰陽丹經》、《千幻劍法》、《清風劍法》、《斷嶽刀法》、《飄渺身法》、《拔劍術》、《拔刀術》、《點穴術》,還有《太極拳》、《太極劍》、《太極刀》,都寫出來,交給蘇淺淺。

他有心把《太初本源經》也告訴蘇淺淺,但他無論如何,也不能把《太初本源經》轉化為文字,方知道神帝所創的功法太過高階,竟然無法以文字傳授。

從價值來說,姜雲軒吃虧了,但作為朋友,姜雲軒自然不會不計較得失。

蘇淺淺自己心裡也明白得很,對姜雲軒更加用心,不知不覺中,用情更深,只是現在年紀還小,自己也感覺不到……

鴻蒙珠內,姜雲軒想自己已經領悟五行真意,但劍意還停留在門檻之外,心有不甘,時而拔劍術,時而太極劍,手中揮舞著承影劍,一遍一遍地演練。

此時他心無旁騖,心思越發純粹,再次處於頓悟之中;劍光時緩時急,急時如驟雨,緩時若薰風,快慢相間,動靜相宜,人彷彿是一幅畫,劍猶如一支筆,那一點一線,一橫一豎,意存劍先,劍出意在。

劍招,無形中忽略,劍意,無意間捕捉。劍之真意的大門終於開始對他徹底地敝開,揮劍之時,淡紫色的劍意透劍而出,劍意化實!

劍刃鋒利,劍主殺伐,劍道本就是殺戮之道。無論劍招、劍氣、劍芒、劍勢、劍意,都是殺戮的方式。

劍招只是出劍時行劍的路數,劍氣是出劍時元氣的流動,劍芒是出劍時那速度的影子,劍勢是出劍時劍應有的氣勢。

那麼劍意呢?劍意就是出劍時,劍本身和人自身的意識,人劍合一,也可以說是把氣、芒、勢與人,四者合一,如賦予劍以靈魂,又如賦予劍以生命。

劍道上,劍招不同,劍勢不同;感悟不同,劍意不同。或劍走輕靈,瀟灑自如;或劍走偏鋒,飄忽不定;或劍走厚重,氣勢如山;或劍走明快,劍若飛虹;或劍走勇猛,恣意縱橫;或劍走大氣,波瀾壯闊。

無論是哪種感悟,最終都要透過劍而實現,無論是劍招、劍氣、劍芒、劍勢、劍意,作為劍客,都要一步步提高,一點點領悟,劍招、劍氣、劍芒、劍勢是從有形無質,到有形有質,而劍意則是從無形有質,到有形有質。

人也是劍,劍也是人,人劍合一,人弱則劍弱,人強則劍強。

劍道本身就是純粹的鋒利,無情的殺戮,無盡鋒芒,無堅不摧,無可抵擋,一往無前,勢如破竹,有我無敵。

或輕靈,或偏鋒,或厚重,或明快,或勇猛,或大氣。這些不過是在劍意本身之上的加持。

也就是說,加持了輕靈之意,就是輕靈鋒利的劍意,加持了厚重之意,就是厚重鋒利的劍意,加持了火之真意,就是鋒利如火之炙熱,加持了金之真意,就是鋒利如金之堅固……

正所謂一通百通,姜雲軒終於跨過了半步劍意這道門檻:劍道真意。

姜雲軒停下了揮動的寶劍,就那樣站在鴻蒙珠內,卻如同寶劍一般,渾身散發出萬道鋒芒。

但目前姜雲軒的劍道真意和他領悟的五行真意一樣,只是達到初窺階段,尚不能將真意收斂自身。

和五行真意不同的是,五行真意雖不能收斂自身,卻不會像劍道真意這樣,讓人感到鋒芒畢露。

當姜雲軒再次出現在蘇淺淺面前,如同變了一個人一樣,連目光都讓蘇淺淺感到有些刺眼……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