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兩位將軍退敵有功,重重有賞!”曹睿大喜說道。
二人高興的領賞退下。
曹睿思慮了片刻,繼續說:“如今大戰在即,諸葛亮敢於偷襲,就是看我兵馬分散。我意三軍收縮兵力,前後相接,連營百里,穩步推進,讓諸葛亮無懈可擊。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說罷轉頭去看了看司馬懿。
司馬懿自從上次退兵之策被曹睿駁斥後,變得更加謹慎小心,不敢輕易犯顏。
眼見曹睿已經有了主意,也無大礙,於是司馬懿連忙表態:“陛下聖明,此計甚妥!”
眾人也一起高呼“陛下聖明”。
曹睿龍顏大悅,看來諸葛亮也沒那麼可怕。自己眼下有文有武,智士強將如雲,定可放手一搏。
於是,浩浩蕩蕩的魏軍像一條長龍似地逼近洛陽。
洛陽丞相府
諸葛亮看著跪在臺下關索,微微一笑,“關將軍快快請起,我原本就是想襲擾魏軍,讓他們畏懼收縮兵力,不至於分散難以全殲。如今魏軍果然中計,將軍做的很好,我已上奏陛下請功。至於魏軍突然大舉出營追擊,也出乎我意料之外,折損些許人馬也非將軍之錯,大可不必介懷。”
“謝丞相!”關索欣喜地起身道謝退下。
原來諸葛亮自知洛陽兵力少於魏軍,如果曹睿分兵來襲,難免捉襟見肘,便想誘使曹睿將兵力集中,於洛陽城外主力對決。
安西將軍關索自痊癒後,一直想報虎牢關殺兄之仇,於是便主動請纓去偷襲曹營,這才有了前文所說的夜襲一幕。
“太好啦,丞相略施小計,就釣上了曹睿這隻大魚,如今魏軍集結一處正在前來,不出幾日就可到洛陽城下。這可是殲滅魏軍的大好時機,此戰若成,魏國永無翻身之機會,恢復中原指日可待了!”前將軍姜維摩拳擦掌,興奮地說。
眾人都紛紛激動起來,唯獨奮威將軍馬忠低頭不語。
諸葛亮見狀詢問道,“德信(馬忠字德信)可是有見教?”
馬忠一愣,隨即換上笑臉說道:“哈哈哈,沒有沒有,丞相此計甚妙。不過.....我開個玩笑哈,丞相勿惱。這釣魚啊,也講究分寸。萬一這釣的魚太大,把釣魚人拖下水,可就不好了......曹睿大軍可能是條大魚,也有可能是條蛟龍,就看我們能不能拉住鉤了。畢竟魏軍擁兵十數萬,又攜虎牢關勝利之威,加上曹睿親征,其士眾勢必死戰。而我軍不足十萬,又是從各地急徵前來,兵馬疲乏。依我之見,洛陽城下決戰必是一場硬仗,丞相需做好萬全準備才是。”
諸葛亮聽後讚許地笑著點了點頭,“哈哈,德信還是這麼有趣,用釣魚比喻,十分精妙恰當呀,不愧是國之良將。不過,我既然敢釣曹睿大軍,無論是大魚還是蛟龍,都有辦法吃下它。”
諸葛亮說完停了下來,掃視了一遍諸將,自信地說道:“我早年思得一陣法,可滅雄兵十萬。近年來屢屢在川中令三軍操練,已經嫻熟。只是先前我軍攻戰,魏軍都堅守不出,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大用。今洛陽周邊一馬平川,可陳兵百萬,正是列陣待敵的上佳之地。我意在城外安營佈陣,與魏軍決一雌雄!”
眾人一聽都欣喜萬分,丞相說的難道是.......
原來丞相早有後招,眾人紛紛讚歎不已。
諸葛亮站了起來,舉起令牌,面色嚴肅,目光堅毅地說道:“聽令!命左將軍吳懿、輔軍將軍費禕為洛陽左右都督,率昭武中郎將胡濟、丞相典軍書記樊建、丞相主簿董厥等,領兵一萬五千留下鎮守洛陽!”
吳懿一聽要他留守,自然有些不開心,但是軍令難違,只得和費禕一起領命。
諸葛亮安排完洛陽城內,接著拿起令牌,繼續下令道:“其餘諸將全部隨我出城迎敵。後天夜裡三更造飯、五更出兵。此次我們盡起三軍,定要全殲魏軍!有貽誤戰機、怯戰不前者,無論是誰,立斬不赦!”
“諾,漢軍必勝!”眾人皆慷慨激昂,大聲呼喊道。
決定天下歸屬的時刻,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