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三國之武侯續命

第35章 智囊再起\r

許昌曹魏後宮

曹睿正坐在案前愁眉不展,忽聽近臣奏報,司徒董昭求見。

話說董昭,字公仁,是三朝元老,開國元勳。曹操麾下出色的謀士很多,要說首席謀士,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等都有資格來爭一爭,怎麼也輪不到董昭,但在曹氏取代漢室的道路上,董昭絕對是肱骨功臣。他很早就追隨曹操,操作迎取漢獻帝、謀劃曹操受封魏公、魏王,這些都是出自董昭之手,絕對是曹氏一等一的心腹功臣。當然這不說明董昭對曹氏有多少忠誠,只是因為他私心很重,善識時務,早早地看出曹氏有一統天下的趨勢,於是盡全力輔佐。正因為董昭行事頗有政治智慧,擅長投機迎合,又很有智謀,所以在曹氏三朝中都受到重用,儼然“不倒翁”,如今七十八歲的董昭已經位列三公之司徒,也是碩果僅存的重量級謀士之一,只不過因為高齡一直在家臥病休養。如今眼見曹魏危難就在眼前,董昭不得不再次謀劃,於是抱病求見曹睿。

曹睿雖然此刻心煩意亂,但一聽是元老董昭,仍傳旨覲見。

董昭剛進門行禮,曹睿忙上前去攙扶他入座,暖聲說道:“愛卿一生為國操勞,勞苦功高,本該在家安度晚年,今日怎麼又上起朝來,可是來為朕親征一事進諫?”

曹睿頓了頓,語氣有點加重:“愛卿一把年紀了,可苦再來難為朕,朕意已決,不得再諫!”

董昭在榻上坐直了身子,喘了幾口粗氣,有些費力地正色說道:“非也,臣贊同陛下親征。我軍連敗數陣,天下震動,現在正值國家危急存亡之際,陛下御駕親征,人皆用命,必定退敵。”

曹睿轉怒為喜地說:“久聞先生謀略超群,今日一見果然非同凡響。先生既然知朕,可有退敵良策?”

董昭避而不答,笑道:“陛下自以為武略較之諸葛亮如何?”

“不能及。”

董昭再問:“陛下自以為兵將精銳較之蜀國如何?”

“不能過。”

董昭回道:“今陛下武略不能及,兵不如蜀精,而欲親征舉兵,竊為陛下擔憂。”

曹睿一聲嘆息:“的確如先生所說,但是應當如何是好呢?”

董昭微微一笑,“陛下親征,只為激勵將士,不宜親臨陣中。之前,我軍屢敗,非兵不精,而是諸葛亮屢施詐計。現在如果挑選一智謀深遠之士,委以重任,隨軍出征,參畫軍機,再配以統兵上將,則我軍將略兵鋒皆可一敵。”

曹睿笑著說:“先生見識謀略出眾,可擔此任。”

董昭搖了搖頭說:“老臣是半截身子已入土的人,年邁多病,不堪征伐重任。不過,臣保舉一人,可退蜀兵。就是不知聖意準否?”

“先生是大魏元臣,有何賢士,應早召來與朕分憂啊。”曹睿急忙說道。

董昭笑道:“之前,太祖武皇帝麾下謀臣眾多,尤以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司馬懿、蔣濟、劉曄等為最。此人膽識過人,平張魯、斷關羽,往往能料敵先機,人稱有王佐之才。有他在,諸葛亮佔不到便宜,必自退。”

曹睿忙問何人。

董昭作揖一拜,說道:“前大將軍,司馬懿。”

曹睿大驚,怒而起身,“先生,您是老糊塗了吧!這司馬懿,剛剛兵敗,弄丟了整個西北!朕,沒有追究他的罪責,已經是開恩了......”

董昭笑了笑,“勝敗乃是兵家常事,何況這諸葛亮,確是百年難見的奇才。司馬懿一時落敗,也無可厚非,換做是別人,也未必能敵得過呀。陛下,切不可,以一時成敗論英雄。”

董昭頓了頓,繼續說道:“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司馬懿久與諸葛亮交戰,甚為熟悉,朝中恐怕已經找不出第二個,如此熟知諸葛亮用兵韜略之人。況且司馬懿新敗,必定是痛定思痛。如果陛下再給他一次機會,他必將感恩戴恩,全力以赴。以司馬懿的才能,本就與諸葛亮不相上下,如今承蒙恩德,再度起用,必能擊退蜀軍!”

曹睿低頭沉思,半響才說:“朕也知司馬懿有能力,不過他剛剛丟城失地,我不加懲戒,反而再次重用......恐怕,是要招致非議的。”

董昭面色嚴肅地說:“竊聞太祖武皇帝,知人善用,唯才是舉,所以天下有識之士雲集。文皇帝繼承大統,也虛懷若谷,廣納賢士,黃權、孟達等敵國降將來投。如今國家危亡之際,正是用人之機,怎麼能因為流言蜚語,使國家失一棟樑,陛下失一臂膀?司馬懿現在閒散在家,希望陛下效仿二聖,不計前嫌,複用司馬懿,則陛下幸甚,國家幸甚!”

曹睿聞言點了點頭,起身離座說道:“先生說的有道理。朕自知德薄,難及二聖。如果心胸度量還不及,憑什麼繼承大魏基業。朕近日也常思念蔣濟,知他逆耳忠言,良苦用心。如果早聽他的話,何至於今日?實在是追悔莫急啊。朕意已定,起用司馬懿!傳旨速召他入宮覲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