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軍軍營中
“驃騎將軍,細作回報,許昌城內此時統兵的仍是燕王曹宇,不過他請出了病中的司徒董昭輔助,河岸阻擊之計便是董昭謀劃!”只見一軍士跪在魏延面前奏報道。
“董昭?”郭淮驚訝地說道,“董昭半截身子快入黃土的人了,怎麼還被請了出來?看來許昌城內已經到了無人可統兵的時候了。不過,董昭出馬,又是勁敵呀!”
“這個董昭又是什麼來頭?比趙儼如何?”魏延微皺著眉頭。
郭淮看了一眼魏延,無奈地苦笑道:“董昭與軍師劉曄齊名,都是曹魏自曹操起的心腹謀士,也是如今曹魏僅剩的兩大謀士之一。董昭這個人,目光深遠獨到,他很早就追隨曹操,操作迎取漢獻帝、謀劃曹操受封魏公、魏王,這些都是出自董昭之手,絕對是曹氏篡漢的肱骨之臣。董昭行事擅長投機迎合,又很有智謀,所以在曹氏三朝中都受到重用,如今已經位列三公之一司徒。他論威望和能力都要超過趙儼,不過年老一直在家中養病,已經很多年沒見出來走動了,聽說都快病危了,這個節骨眼又冒了出來,實在太令人意外了!”
魏延一聽此人與劉曄齊名,能力比趙儼還強,不禁暗自心驚。前線一個劉曄,後方還有一個董昭,魏國的人才還真是層出不窮!
不過,當他聽到董昭一手協助曹操挾持天子,並助其稱王時,又不禁氣的咬牙恨齒,“無恥投機小人,世食漢祿,竟然幫助曹賊篡漢,我誓殺此人!”
郭淮若有所思地說:“董昭能力雖強,但是畢竟年事已高,精力有限,而且突然復出,未必服眾,我們可以設法乘間取之。不過眼下,一時的確沒有更好的辦法。魏軍扼守河岸,我軍強攻不利,不如暫緩。”
魏延望著河岸上齊整的魏軍,也只能點點頭,望而嘆息。
轉眼幾日後。
魏延又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廣武將軍廖化咬牙恨恨地說道:“驃騎將軍,大丈夫行事,當斷則斷。眼看許昌就在眼前,我們不能再遷延不進了!不如上岸和魏軍拼了!”
“不可,此時更加不能冒進突擊,否則就中了敵人的奸計。請驃騎將軍,三思行事!”振威將軍張翼還是一如既往的”唱反調”。
“哎,這事又鬧的.....戰又不戰,退又不能退。再這樣下去,我們好不容易趁勝積累計程車氣恐怕要大受打擊,憑什麼一鼓作氣拿下許昌!愁啊愁啊......”後將軍吳班也一臉愁容。
只見魏延抬頭盯著遠處的魏軍軍營,目光深邃又有光芒,沒有說話。
眾人見魏延沒有表態,紛紛大急。
既不進攻,也不撤退,總不能在這裡乾耗著吧!
半響後,魏延突然猛地拍手而起:“有了!敵人堅營高壘,佔據地利,就是想讓我們兵疲糧盡。若進攻河岸,正中其計。兵法雲,敵雖高壘,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現在他們大軍在此,老巢許昌必定空虛。我若兵鋒直指許昌,敵軍必懼而求戰,如此河岸防禦便可迎刃而解!”
“驃騎將軍妙計啊!”郭淮拍掌大聲稱讚道。
虛晃一槍,便能調虎離山。在運動中掌握主動權,伺機殲滅敵人,魏延不愧是當代名將!
“可是,我軍怎麼掩人耳目去襲擊許昌呢?穎水河流湍急,只有此地水流較緩,可以停船登陸。”偏將軍胡遵不謝地問道。
胡遵是西涼安定人,勇武有力,跟隨郭淮一起投降蜀漢,被封為偏將軍,此次也跟隨郭淮一起參與襲擊許昌。因為他是西涼人,所以不識水性,便認為此時的河水,是個大問題了。
魏延微笑著看著郭淮,“伯濟精通兵法,必定知道辦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