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三國之武侯續命

第77章 致命一擊\r

蜀軍中軍陣中

“不要亂,給我頂住,快放箭!”安漢將軍王平不愧是僅次於魏延的蜀漢名將,雖然陣中箭如雨下,還是鎮定自若地持劍在陣中來回督戰。

王平,字子均,板楯蠻出身,原屬曹操,曹操與劉備爭漢中,王平投降劉備。王平外貌忠勇而嚴肅,不喜言語,性格謹慎。他是賨人板楯蠻,自幼生長於戎旅,雖然不通文字,但是見識領悟過人,以識地理、嚴整軍陣著稱。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與馬謖一同守街亭,馬謖失敗后王平鳴鼓自持,讓魏軍懷疑有伏兵,不敢進攻,因而收攏了諸營敗退軍士,率領他們平安歸還。之後王平深受諸葛亮的器重,多次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上表提拔他為討寇將軍,率領蜀漢的王牌軍隊無當飛軍,後又升遷為二等安漢將軍。作為一個無甚文化的武將,可謂平步青雲。

作為此刻中軍的核心戰將,王平冷靜地觀察著戰陣周邊的形勢,一面激勵士氣,一邊指揮各處嚴密防守。

受到王平的鼓舞,蜀軍士兵各個奮勇拼殺。

蜀軍中軍分為三層,最外圍的是無當飛軍,精於防守。士卒皆身披鐵甲,手持盾牌、鋼刀,披髮面帶獠牙面具威懾敵軍。飛軍中的神箭手號為飛馳兵,善於使用弓弩和毒箭,所中者傷口即沸,是防守的最佳選擇。

當然,無當飛軍中,除了這些神射手,還有安西將軍句扶率領的突將兵。

句扶,字孝興,板楯蠻出身,也是蜀漢名將。為人寬厚,沉默寡言,且忠誠勇敢,從徵南方、北伐多次立下戰功,功名爵位略低於王平,也是無當飛軍統帥王平的得力助手,當時的人們以句扶與王平相提並論。

諸葛亮極善於處理少數民族關係,南征之後徵召了不少少數民族兵員,無當飛軍的組成除了青羌,另外一部分便是賨人,這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板楯蠻。

板楯蠻,是土家族,周朝時,因為助武王伐紂,使用木板作為楯牌,所以被稱為板盾蠻並受到周王朝的優待,後又助漢高祖劉邦平定三秦。板楯蠻民風剽悍,崇尚武力,民間縣邑阿黨,鬥訟必死,打起仗來異常勇猛強悍,歷朝歷代都是天下精兵來源,連安漢將軍王平、討逆將軍句扶、鎮南將軍馬忠、安南將軍張嶷等都是板楯蠻出身。

諸葛亮把無當飛軍交給板楯蠻出身的王平指揮後,又提拔同樣是板楯蠻、一樣寡言卻辦事認真的句扶作為副帥,統領軍中的善於衝鋒陷陣的突將兵,並裝備上蒲元神刀。

如果說無當飛軍中的神箭手飛馳兵善於防守,那麼由板楯蠻組成的突陳兵絕對是衝鋒陷陣的好手,他們各個身手矯健,披掛輕鎧,手拿蒲元鋼刀,削鐵如泥,砍殺敵人如同砍瓜切菜,所向披靡。

二者一攻一守,相得益彰。

只見句扶在王平的指揮下,率領腰別鋼刀的突陳兵,手持長槍,不斷捅刺外圍魏軍。

有少數魏軍突圍而入,突陳兵便拋下長槍,手持鋼刀短兵相接,一副不要命的模樣,不砍殺敵人誓不罷休。

在防衛圈第二層是楊儀率領的連弩士,也就是裝備了諸葛連弩的甲士。

諸葛連弩因為所需材料和工藝都比較複雜,一直無法大量裝備蜀漢軍隊。除了先前蒲津關之戰出現,主要就裝備給了諸葛亮在巴中涪陵郡招募的三千勁卒,這批勁卒也是板楯蠻,本身就是力強善射之輩,在裝備了諸葛亮的“元戎弩”之後,更加所向披靡,號稱“連弩士”。

綏軍將軍楊儀指揮連弩士在無當飛軍之後,用密集的弩箭不間斷的打擊敵人,是諸葛亮中軍最大的殺器,射倒了大批的魏軍。

而在防衛圈的最後一層,就是虎步監孟琰率領的三千虎賁步兵及諸葛亮本人。

孟琰是南蠻王孟獲的族人,異常勇猛忠誠,曾在五丈原和司馬懿的部隊激戰,所率虎賁步兵是蜀漢最精銳的漢人部隊,這也是諸葛亮的最後防線了。

陣中不時有箭矢飛入,魏軍中臂力強勁者竟將弓箭射到了諸葛亮三尺身外。

諸葛亮立在中央巋然不動,冷靜地觀察著形勢。

孟琰令虎賁步兵持大盾形成人牆緊緊地圍住諸葛亮,虎賁步兵高度戒備,眼睛死死地盯著陣外。

雖說中軍大陣的蜀軍是精銳中的精銳,但是魏軍畢竟人多,近十萬大軍圍住四方八方不停地攻打,再強的戰陣也難以持久。

別的不說,諸葛連弩的箭矢很快就要射完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