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內心苦笑,夏侯楙,字子林,是已故大將軍夏侯惇次子,向來無用兵謀略,只是憑皇親身份位列朝堂。昔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幸好曹睿及時西征,並把當時的安西將軍、都督關中的夏侯楙調回朝堂,才不至於他把長安“送”給諸葛亮。後夏侯楙被任命為鎮東將軍,都督青徐兩州。這兩州處於內地,向來無戰事,夏侯楙的這個都督也就一個閒差,想來也是曹睿對其的一種保護。如今恰逢他回京述職,趕上曹睿議政,於是他也就一起參與了。可是令曹睿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如此危急關頭,居然是他率先提出對策,看來關鍵時刻還是得靠自家人。且罷,姑且聽聽他怎麼說。
“如今諸葛亮奪了長安,距離洛陽近在咫尺,如果發大軍來攻,那麼聖駕不安。不如遷都暫避鋒芒,再作計議!”夏侯楙自信滿滿的說道。
雖然胸無謀略,但作為魏氏宗親的夏侯楙仍擁有眾多謀臣。昔日被魏延嘲諷無謀,後又被調離中央擔任閒職,夏侯楙心中一直憤憤不平。回京後,眼見曹睿數日茶飯不思,夏侯楙一看獻功的時機到了,一連多日和眾參謀商議,終於思得一計。夏侯楙臨上朝前再三背誦,爛熟於胸,自以為今日如果能解君憂愁,他日必頗得聖寵。
遷都暫避?曹睿心中咯噔一下,昔日關羽強盛,水淹七軍,太祖曹操也想過遷都。不料數十年後,又是這種情形?曹睿低頭陷入了沉思。
“陛下,不可!”護軍將軍蔣濟大喊著出列反對。
蔣濟,字子通,是曹魏三朝元老。自曹操時代起便是曹魏的心腹謀士,蔣濟目光長遠,善審軍事,昔日就曾說服曹操聯合東吳擊敗關羽。蔣濟又與司馬懿交好,兩人都堪稱魏國棟樑之士。
曹睿一見是蔣濟,不禁肅然起敬,抬起頭來問道:“先生有什麼高見?”
蔣濟作揖一拜,“昔日太祖皇帝因關羽逼近也想遷都,幸納臣言,關羽覆滅。國都是一國之本,遷都是示弱,大失民望,東吳孫權也會趁機作亂。況且洛陽是重鎮,一旦丟失,中原門戶洞開,他日再想奪回非付出數倍代價不可。”曹睿一聽有理,不由自主的微微點頭。
蔣濟繼續說道:“現在西北雖失,並沒有動搖國家大計,陛下還控有河北和中原數十州。如果能夠堅守,再徵四方勤王,洛陽城高牆堅,諸葛亮一時必不能攻下。等到各路勤王援軍雲集,諸葛亮必定退軍,則西蜀之患可解。況且諸葛亮與孫權,外親內疏,有國仇之恨,諸葛亮得志,孫權必定不願看到。我們可派人遊說孫權其中厲害,許諾割川蜀封賞孫權,令他們相互攻擊。就算孫權不攻蜀,也會作壁上觀,那麼東南危機也會解除。此才是上善之策,望陛下采納。”
“你怎敢在朝堂上胡言亂語!”夏侯楙見風頭被搶,曹睿頻頻點頭,似有稱讚之意,忙不迭的喊叫起來。
“蔣濟老兒,昔日太祖遷都,自有聖斷,你怎麼敢邀功?你原本就與司馬懿沆瀣一氣,如今司馬懿誤國負君,你也想效仿嗎?諸葛亮大軍旦夕將至,你卻讓陛下堅守。如果援軍晚至,陛下聖駕陷於險境怎麼辦?我看你是居心叵測!”
蔣濟全然不顧夏侯楙,繼續進諫:“陛下,臣還有一計!諸葛亮至今大兵未動,必定是內部不穩,西北全境還需逐一安撫。郭淮等人為忠貞之士,雖陷敵營,必不肯降。陛下可趁此良機下詔勤王,待大軍集結,再號召西北義士響應王師,裡應外合,西北可一戰而復!”
眾人一聽,紛紛覺得豪氣沖天。這才是大魏應該有的氣概嘛!一時的丟城失地算什麼,遲早能奪回來!
“蔣大人說得好!說得對!”
“收復西北!指日可待!”
夏侯楙見有人支援,愈發惱怒,朝四周大聲喝道:“你們瞎囔囔什麼呢!這蔣濟,昏聵老邁,盡是儒生迂腐之見,還想收復西北,痴人說夢!”
夏侯楙說著又惡恨恨地盯著蔣濟:“你屢次勸阻陛下遷都,難道是和諸葛亮暗通,想要等蜀軍到來謀反嗎?”
“絕無此心,陛下!”
“陛下!他這是痴人說夢,迂腐至極呀!”
曹睿聽著兩人爭論不休,心亂如麻,揮手示意退朝,他日再議。
眾人於是都怏怏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