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他因此與己為敵!
一切後果,都由自己承擔吧!
這是作為兄弟,最後的義氣!
”不錯,丞相,是我親口承認的!“姜維挺直脖頸,目光堅定地答道。
”伯約,你......“諸葛亮伸出手,隨即又無奈地放下。
罷了罷了,此事亦怨不得伯約。
他有一顆赤誠之心,如何能狠下心腸?
其實,當時即便換做自己,也難做抉擇。
最終,大概也會遵從內心,與伯約同樣吧。
”唉,伯約,你這般做,終究是要落人口實的......“諸葛亮嘆息道。
姜維一愣,他沒想到,自己承認此事,丞相不僅不加責罰,甚至還憂心自己所受牽連。
丞相恩德,真是沒齒難忘啊!
”對了,伯約!“諸葛亮忽然猛然驚醒一般,連忙坐直身子問道,”既知伯濟已經反叛,你為何不留下應對,還要返回洛陽?你應知此時遼東危急啊!“
姜維聞言,頓時面露慚色,流下淚來,”我......不瞞丞相,伯濟叛亂.....我......我已心神大亂,實在不知該是好......唯有返回洛陽,求丞相,定奪!“
”這......“諸葛亮重新握緊羽扇,前傾身子追問道,”那遼東之事,交予何人啊!“
”我已交託幽州刺史文欽,全力抵禦。“
”啊?“諸葛亮大驚,連忙站起身來,”幽州刺史文欽?他如何抵擋地住伯濟!“
姜維一愣,連忙說道,”啟稟丞相,我已告知文欽,遼東軍長於野戰,短於攻城,他只需堅守北平,令遼東軍頓兵城下,不敢輕進便可。待我與丞相商議完畢,我必將親率大軍前往救援啊!“
\"哎呀!“諸葛亮急得來回走,”此計對付尋常人尚可,伯濟乃是當世名將,怎會頓兵師老於堅城之下?“
”伯約別忘了,論防守,伯濟在壽春抵擋過孫權十萬大軍,他如此善守之人,怎會不明白此中道理!“
”再說那文欽!“諸葛亮急切地上前說道,”其人好大喜功,心術不正,若無戰事,令其鎮守邊境尚可,若遇危急時刻,如何靠的住啊!伯約怎可將遼東安危,寄希望於他!\"
姜維頓時額頭直冒冷汗,他倒吸一口冷氣,“丞相的意思是說,文欽.......會不戰而逃?棄守幽州?”
諸葛亮冷笑著搖搖頭,“文欽在乎的,不過是他手上的那些班底人馬.....不戰而逃,興許都是最好的結果......怕就怕他.....”
姜維聞言瞪大雙眼,“難道,文欽會叛變,迎合遼東軍???“
諸葛亮面色凝重,微微頷首。
一番話,令姜維身子一軟,險些癱倒在地。
他感覺到從所未有的挫敗感。
自己到底是怎麼了!誠如丞相所說,箇中諸多危險,自己為何不察啊!
從前的那個英明果敢的姜伯約,哪裡去了!
現今昏招迭出,實在有負丞相重託!
萬一河北因此事急,自己真是萬死難贖啊!
”嗚嗚嗚,我罪該萬死,請丞相責罰!\"姜維跪在地上,磕頭不已。
他以地覆面,不願抬頭。
他不願意讓丞相看見如此失敗的自己.....
諸葛亮見狀,長嘆一口氣,接著走上前去,輕輕扶起姜維。
“伯約,你可知那日你出發後,我之所以派人追贈虎符,便是已經料到遼東的真相.....留伯約在河北,手握虎符,便是預防遼東事急。屆時伯約定能止住叛亂勢頭,不至於牽連河北......縱使伯無所適從,只要伯約留在北平,也會讓伯濟忌憚三分,令文欽有所收斂.....如今,伯約返回洛陽,河北已無人是伯濟敵手......此刻,怕是遼東之事,已成災禍了......唉,都是天意啊......“
”丞相,我......“,姜維越聽越悲痛,他羞愧地無地自容,手指緊緊地掐進肉裡,淚流滿面。
唉!都怪自己心智不堅,感情用事,以致於方寸大亂,令丞相的一番心血付諸東流!
他甚至隱約能夠感受到馬謖馬參軍,當年失街亭的那份悲痛心境!
罔顧丞相多年的栽培,簡直比死還難受!
諸葛亮察覺到姜維的情緒,他輕輕地拍了拍姜維臂膀,努力擠出一絲微笑,墩墩教導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既然已成事實,伯約亦無須太過自責。萬望伯約經此大變,能夠磨練心性,日後,方能扛起更大的重任啊!“
諸葛亮的話語,如同一股暖流,瞬間就溫暖了姜維的內心,將他從悲傷的情緒中拉回了現實。
是啊,承蒙丞相看得起,自己又如何能妄自菲薄?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敗擊倒,站不起身來!
眼下遼東已經叛亂,正是丞相急需自己的時候,自己千萬不能因為挫敗而倒下!
知恥而後勇!
自己定要全力輔佐丞相,早日平定叛亂,一雪前恥!
姜維擦乾淚水,重重地點頭,”丞相,我知錯了。請丞相放心,我定會竭盡全力,平息遼東叛亂!“
諸葛亮聞言欣慰地點點頭,\"這就對了,這才是我所認識的伯約啊!”
說罷諸葛亮拍了拍姜維,微笑道,“伯約,此事關係重大。你......休養幾日.....隨後我們便立即稟告朝廷,早做定奪!”
“這.......”姜維忽然一愣。
立即稟告朝廷,那便意味著,丞相諸葛亮免不了要承擔叛亂所牽連的罪責,這是姜維出發前,最擔心之事。
唉,都怪自己無能,遼東一行,不僅沒替丞相分憂,反而令事情更加糟糕。
如今事未成功,還要去稟告朝廷,接受百官質問。一想到李嚴的那副嘴臉,姜維就狠狠地握緊了拳頭。
諸葛亮回頭看著愣神的姜維,當即就明白了他心中所憂何事。
只見諸葛亮笑了笑,故作輕鬆狀,“伯約,商議平叛,才是眼下最要緊之事。至於其他,我自有應對之法,請伯約勿憂。”
“丞相......”姜維還想說些什麼,但他很快停了下來。
多說無益,丞相決定的事情,無法改變。自己唯有全力相陪吧!
“諾!”姜維重新抱拳回道,目光恢復了往日的堅定。
“對了”,諸葛亮忽然想起一事,目光溫柔地看著姜維,“伯約,還有一事,請伯約務必答應我。”
“請丞相吩咐!”姜維一臉疑惑。
諸葛亮關切地笑了笑,“方才如伯約所說,伯約曾經孤身一人,獨闖遼東軍大營。此事,甚為兇險。萬一伯約被遼東軍擒住,豈不是萬事休矣?唉,伯約如今身為國家大將,事事當以國家為重,切不可再做如此以身犯險之事啊!切記,切記!”
姜維聞言,頓時心中再度升起暖意,丞相看似怪罪,實則處處透露出關心。
的確,當初做出獨闖大營的決策,是兵行險著。
姜維甚至存有一絲希望,萬一事急,期盼能以兄弟情誼,感化郭淮,化解仇怨。
只不過,事情的發展,遠遠超出了他的意料罷了.....
要是換做從前,姜維也許會會心一笑,藝高人膽大,從來都是他姜伯約的標記。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
可是如今經此一事,姜維心性已變,他開始明白了丞相的深意。
古之成大事者,無一不是心性堅韌之人。
遇事不急不燥,不逞強鬥狠,亦不冒險投機。
唯有處事不驚,不動如山,以不變應萬變,方能笑傲江湖。
姜維明白了,丞相對自己懷有深切的期望。
不僅僅只是一個武將而已。
自己絕不會再辜負丞相!
“諾!”姜維俯下身子,恭謹地朝著諸葛亮作揖一拜。
再起身時,臉上已經多了幾分歷經滄桑的成熟。
諸葛亮欣慰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