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丞相府
”對了,伯約!“諸葛亮忽然猛然驚醒一般,連忙坐直身子問道,”既知伯濟已經反叛,你為何不留下應對,還要返回洛陽?你應知此時遼東危急啊!“
姜維聞言,頓時面露慚色,流下淚來,”我......不瞞丞相,伯濟叛亂.....我......我已心神大亂,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唯有返回洛陽,求丞相,定奪!“
”這......“諸葛亮重新握緊羽扇,前傾身子追問道,”那遼東之事,交予何人啊!“
”我已交託幽州刺史文欽,全力抵禦。“
”啊?“諸葛亮大驚,連忙站起身來,”幽州刺史文欽?他如何抵擋地住伯濟!“
姜維一愣,連忙說道,”啟稟丞相,我已告知文欽,遼東軍長於野戰,短於攻城,他只需堅守北平,令遼東軍頓兵城下,不敢輕進便可。待我與丞相商議完畢,我必將親率大軍前往救援啊!“
\"哎呀!“諸葛亮急得來回走,”此計對付尋常人尚可,伯濟乃是當世名將,怎會頓兵師老於堅城之下?“
”伯約別忘了,論防守,伯濟在壽春抵擋過孫權十萬大軍,他如此善守之人,怎會不明白此中道理!“
”再說那文欽!“諸葛亮急切地上前說道,”其人好大喜功,心術不正,若無戰事,令其鎮守邊境尚可,若遇危急時刻,如何靠的住啊!伯約怎可將遼東安危,寄希望於他!\"
姜維頓時額頭直冒冷汗,他倒吸一口冷氣,“丞相的意思是說,文欽.......會不戰而逃?棄守幽州?”
諸葛亮冷笑著搖搖頭,“文欽在乎的,不過是他手上的那些班底人馬.....不戰而逃,興許都是最好的結果......怕就怕他.....”
姜維聞言瞪大雙眼,“難道,文欽會叛變,迎合遼東軍???“
諸葛亮面色凝重,微微頷首。
一番話,令姜維身子一軟,險些癱倒在地。
他感覺到從所未有的挫敗感。
自己到底是怎麼了!誠如丞相所說,箇中諸多危險,自己為何不察啊!
從前的那個英明果敢的姜伯約,哪裡去了!
現今昏招迭出,實在有負丞相重託!
萬一河北因此事急,自己真是萬死難贖啊!
”嗚嗚嗚,我罪該萬死,請丞相責罰!\"姜維跪在地上,磕頭不已。
他以地覆面,不願抬頭。
他不願意讓丞相看見如此失敗的自己.....
諸葛亮見狀,長嘆一口氣,接著走上前去,輕輕扶起姜維。
“伯約,你可知那日你出發後,我之所以派人追贈虎符,便是已經料到遼東的真相.....留伯約在河北,手握虎符,便是預防遼東事急。屆時伯約定能止住叛亂勢頭,不至於牽連河北......縱使伯無所適從,只要伯約留在北平,也會讓伯濟忌憚三分,令文欽有所收斂.....如今,伯約返回洛陽,河北已無人是伯濟敵手......此刻,怕是遼東之事,已成災禍了......唉,都是天意啊......“
”丞相,我......“,姜維越聽越悲痛,他羞愧地無地自容,手指緊緊地掐進肉裡,淚流滿面。
唉!都怪自己心志不堅,感情用事,以致於方寸大亂,令丞相的一番心血付諸東流!
他甚至隱約能夠感受到馬謖馬參軍,當年失街亭的那份悲痛心境!
罔顧丞相多年的栽培,簡直比死還難受!
諸葛亮察覺到姜維的情緒,他輕輕地拍了拍姜維臂膀,努力擠出一絲微笑,墩墩教導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既然已成事實,伯約亦無須太過自責。萬望伯約經此大變,能夠磨練心性,日後,方能扛起更大的重任啊!“
諸葛亮的話語,如同一股暖流,瞬間就溫暖了姜維的內心,將他從悲傷的情緒中拉回了現實。
是啊,承蒙丞相看得起,自己又如何能妄自菲薄?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敗擊倒,站不起身來!
眼下遼東已經叛亂,正是丞相急需自己的時候,自己千萬不能因為挫敗而倒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