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擂鼓的獨眼老者,雙臂發力猛地將碩大的戰鼓拍飛,落在傅天仇身前。
幫傅天仇擋住了飛旋而來鐵釘碎瓷等物,更是擋住了那隨著攬繩飛旋而來的滑輪。
傅天仇雖及時退至船尾,但左袖仍被飛濺的火星點燃。
他飛快撕下袖子,眼中寒光比劍鋒更冷:“宋青書!“
海面上,三江幫眾船見狀大亂。
距離最近的兩艘快船立即調轉船頭,船首犁開漂浮的屍塊,向主艦靠攏。
其餘船隻也紛紛降半帆,陣型頓時散亂。
“現在!“
宋青書抹去額前血跡,厲聲喝道:“衝出去!”
話音未落,他的身影已經消失不見,跳入海中,踏浪翻波馳援後方船隻。
一刻鐘後,五艘傷痕累累的大船,艱難的逃出三江幫的包圍圈,一頭扎進了黑水潮。
宋青書靠在殘破的舵樓旁,看著身後逐漸遠去的戰場。
見三江幫的船隻並沒有貿然追進黑水潮,而是聚集在燃燒的主艦周圍。
不由長出了一口氣。
甲板上橫七豎八躺著二十餘人。一名韓家人腹部被鐵彈貫穿,腸子流出一截。
另一名年紀稍長些的同伴,正幫著將腸子塞回去,燒紅的匕首烙在傷口上。
焦臭味中,那韓家人咬著的木棍“咔嚓“斷裂。
“第三十三具。“
功德王面色沉痛,看著幾名波斯武士的遺體被丟入海中。
屍體入水瞬間,七八條鯊魚鰭劃破海面,粉紅色的浪花翻湧不休。
海中不比陸地,難以收斂屍體入土為安,便是想要火葬也是不能。
波斯環海,常年累月的航行之下,倒是流行起了水葬。
日落時分,殘陽如血,將船影拉得老長,船上忙碌一片,修補船體,更換縫補帆布。
宋青書換過乾淨衣袍,與金花婆婆一起躍到謝遜、張翠山、功德王所在的大船上。
“咳咳…三日,既然已入黑水潮,最多三日,便可抵達昌國州。”
金花婆婆咳嗦兩聲,說出了眾人最關心的問題。
宋青書在昌國州留有船隊人手,自然是要先前去匯合。
隨後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講了起來。
“三江幫的追兵就在後面吊著,咱們的風帆損失嚴重,少了風力相助,甩不開他們。”
“火藥和炮彈還有一些,追兵要是追上來,可以用火炮逼退他們。不過要小心提防他們趁夜色偷襲。”
“三江幫的火銃很厲害,需要小心提防。”
………
最後宋青書提醒道:“諸位還是做好最壞的打算。我們雖然走了黑水潮,速度極快。
但若只是傳遞訊息,世上還有比我們更快的路徑。”
見眾人都看著自己,等待答疑解惑。
宋青書嘆道:“嶺南有數條直通中原的馳道,八百里加急之下,速度絕對會比我們快。”
張翠山眉頭皺了起來:“青書,八百里加急乃是朝廷專用,你是覺得朝廷也會參與進來?”
宋青書搖頭道:“不是朝廷,是神拳門,神拳門與東南地區的官府糾纏極深,私自動用八百里加急並非難事。”
聞聽此言,張翠山一陣默然。
神拳門也是要尋義兄謝遜報仇的,只要三江幫派人去知會一聲。
神拳門絕對會很樂意傳遞訊息,聯絡盤旋在東南沿海流連不去的英雄豪傑。
佈下天羅地網,守株待兔!
歸根究底,還是義兄謝遜仇家太多,再加上屠龍寶刀的誘惑。
以至於江湖上人人都想要他性命。
“除此之外,還有巨鯨幫的人,我前番偽裝身份,乘坐巨鯨幫的船隻而來,只怕是早已經引起了他們的懷疑。
若是他們在逃走之前,在三江幫那裡聽到什麼風聲……”
宋青書的話,讓張翠山心裡一緊,若是巨鯨幫在前方圍堵,三江幫在後面緊追不捨。
那可就太不妙了。
最後一縷夕陽被海平面吞沒。五艘破船拖著長長的血痕,向著北方無盡的黑暗駛去。
海底深處,鯊群循著血腥味緊追不捨。
三日後,晨霧如紗,籠罩著剛剛駛出黑水潮的五艘傷痕累累的船隻。
宋青書站在船首,指尖輕輕敲擊著劍柄,目光掃過海面上漂浮的碎木與殘帆
那是剛才擊退三江幫追兵留下的痕跡。
這三天內,三江幫的追兵屢次來犯,攪的他們沒法休息,焦頭爛額。
“莊主,東南方向有船影!“
鄱陽四義中的老三突然低喝,手指向迷霧深處。
宋青書瞳孔微縮。只見薄霧中,一艘尖頭快船若隱若現,船首雕刻的巨鯨圖案在晨光中泛著冷光。
“是巨鯨幫的哨船,看來他們果然已經得到了訊息。“
他聲音沉了下來:“很快就要抵達目的地,都打起十二分的的精神來,在東海巨鯨幫可比三江幫難纏多了。”
身後傳來腳步聲,張翠山快步走來,眉頭緊鎖:“青書,連日激戰,不眠不休,大家的狀態都很差,再與巨鯨幫動手,只怕是討不到好處?“
宋青書認可的點了點頭,口中卻答道:“事到如今,也只能先前往渤塗島暫做修整。”
“渤塗島?“
張翠山面露疑惑,“那是何處?“
“是一處無人知曉的荒島。“宋青書不以為意道:“數月前便已經派遣人手開荒,作為我武當在東海的一處據點,可暫避風頭。“
船隊轉向東北,那艘巨鯨幫哨船卻不緊不慢地跟在後方,始終保持著約莫一里距離,既不靠近也不遠離,如同附骨之疽。
“他們在等什麼?“
金花婆婆握緊柺杖,有些不解道。。
宋青書似乎是想到了什麼,沉聲道:“等援兵,或者...等我們帶他們去更重要的地方。“
巨鯨幫幫主麥浪此人,宋青書雖然沒有親眼見過,確實隔空交手過一二。
故而對此人多少有些瞭解。
相較於為父親、兄長報仇雪恨,相較於奪取屠龍寶刀。
麥浪更關心,更在意的應該是武當派在東海的佈置。
正午時分,霧氣散去,海天一色。
宋青書站在桅杆上極目遠眺,心頭猛地一沉。
四面八方,足足十餘艘巨鯨幫戰船出現在海平線上。
呈扇形緩緩逼近,卻依然保持著剋制,沒有發動攻擊。
船隊繼續前行,巨鯨幫的船隻如同幽靈般尾隨。
每當宋青書的船隊調整航向,那些船也會相應改變路線,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
日落時分,一座形如臥虎的島嶼輪廓出現在前方。
宋青書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神色:“渤塗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