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葬禮結束之後,安安在島上召集所有陳家人,準備重走一次父輩路。
按父親最後交代,去看看他那些曾經,更看看他與母親的相識故事。
而陳路包括陳無憂,陳繼業他們,以及現在已經長大的陳家四代,全部都要廷著父輩走過的路,再走一次。
其實安安也很想知道,她父親晚年的時候經常一出去就是好幾年,等他再回來的時候雖然什麼都沒說。
但父親肯定也在外面做了什麼,只是他沒有再跟家裡人說而已。
現如今陳家的財富已經完全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但父親一直最關心的陳家初心,卻被遺忘得越來越遠。
父親在晚年期,只有少部分時間待在魔都陳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外面。
安安在家族中宣佈了自己決定後,很快就帶所有陳家人踏上尋找父親路的開始。
而她們的第一站就是自己家鄉,望才村。
父親從很小開始,就是自己賺生活費,他極少有讓家裡擔心的時候。
而望才村經過這五六十年變化,與父親同時代的人早已經離開。
剩下那些年輕一點的也至少都有七老八十。
說起陳平生這三個字,無不是一臉驕傲。
“陳先生啊,那可是咱們望才村驕傲,他可是有很多年沒有回來咯。”
村子裡兩位老人說道:
“我父親當年說過,陳老在村子裡做了很大貢獻,她說改革開放之後,城市裡的人透過拆遷,大部分人都獲得了時代紅利。
“而這些農村老人的孩子,卻又一個個背井離鄉的前往大城市,這讓原本熱鬧的農村一下子變得空蕩蕩,大家都勒緊褲腰帶去城市買房,農村裡的人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陳老當年就站在村口這麼跟大家說,後面他還說,有沒有一種希望叫新農村,年輕的孩子不再向往城市,而是更多的陪伴在自己父母身邊,留在家鄉也能發展得很好。
“大家當時聽了都說,咋可能嘛,要是這樣那就太好咯。
“誰都沒有想到,這並不是陳老的一句玩笑話,而是他真的要去做這件事,而這事一做就是五六十年。”
村裡老人越說越激動,父親從六十年前開始就一直關注農村方面的發展。
他甚至還提出了發展新農村的想法,一定要將消費娛樂板塊也相應提高。
這才能讓年輕人留在本地發展的時候,還心甘情願的留在當地消費。
工作賺錢跟娛樂消費,一定是要相輔相成才行。
村裡老人又帶安安她們去看農村老家的新學校,以及農村衛生院,包括鎮上五層高的娛樂消費中心。
這些都是她父親聚一生之力都在乾的事。
他只是不屑去刻意宣揚這一塊,要不然名聲只會比現在更大。
甚至還能成為商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傳奇。
陳平生在早年發家致富後,也確實一直在思考自己的責任,以及力所能及的事。
他對社會普通階層的幫助包括新農村的發展方向,絕對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而在他晚年一直希望的就是陳家能延續這種社會責任。
不僅僅只是當一個豪門之家,享受現有的富足生活。
那樣對他來說,陳家完全就是可有可無。
甚至還根本就沒太多存在的必要。
這也就是晚年期的陳平生,一直在考慮要不要解散陳家的主要原因。
後面還是因為安安的存在,讓他放棄了這個想法。
未來的陳家會如何,在他閉眼的那一刻,其實就已經完全交到了下一代手中。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萬事皆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