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同被唱喏聲喚回神來,看向李元嬰,問道:“阿弟,為何要去巴山?那裡河道險峻,不易樓船航行。若是有個意外,某如何向陛下解釋?”
若是漢江更可行,當年孝恭兄和李藥師他們征討蕭銑,也不用江水暴漲時,依然冒險經過三峽。
“阿兄,我們先開宴,有艨艟開路,不會有你擔心的情況出現。”李元嬰鬆開玉帶,接過春桃遞過來的帕子,淨手。“我們最近幾月,喜歡上火鍋,江上有風,清淡些的還可用。”
巴山到武當山一路水運,某必須理順,大唐十堰汽車城將在武當山那裡,早上一千多前出現……約翰牛和漢斯貓,不論經歷過什麼,都能靠著強大的工業基礎,重新站立起來……就算比不上漂亮國,依然比很多國家強悍許多,只可惜受制於資源短缺。
再過十年,至多二十年,我們就可以一路向北,去找北極熊聊聊天,再沿著葉尼塞河運冰回長安,以消暑熱,想想就很美
……大唐有夢想!
侍女們魚貫而來,擺放好案几、銅鍋和各種肉片菜蔬,漢水多魚,案几上自然魚片居多。
艨艟開路,樓船逆流而上,李元嬰吃著菌菇清湯火鍋,看著油包炸起的水花,比兕子描述的三門峽水花,相差的不只一點半點。沒看錯,就是油紙爆炸包開路,韋珪那廝坐在最先的那隻艨艟裡,同行的還有張果。
關於巴山,除了巴山楚水淒涼地,最有名的便是李義山的君問歸期未有期,半山夜雨漲秋池。李義山雖然與李義府只有一字之差,混官場的本事卻差上許多。不過對於詩壇的貢獻,很明顯李義山更高,牛李dang爭那麼多年,他來回換山頭的結局,比蘇大鬍子相比,真不好說,誰更過的好那麼一點點。
只是那些明爭暗鬥的人,大多消散在故紙堆裡,只有他們兩個憑藉詩文,流傳千古。
李孝同看著樓船平穩地行駛進漢水巴山支流嵐河,河道不但沒有險峻之處,似乎還變寬了許多……驚訝地看向李元嬰,輕聲勸道:“阿弟,我們需儘快迴轉,嵐河河道有變,需探查清楚再往前行。”
“別駕無憂,待回到西城,我會寫信給阿兄,讓他調你回長安任職。”李元嬰夾起剛涮好的魚片,放入麻辣麻膩中,散漫地笑道。疏浚嵐河到武當山的河道後,還要疏浚丹水,再溝通漢水與嘉陵江。
水陸交通,在飛姬還沒出現之時,或者說,就算有了飛姬,水陸交通仍然是大宗貨物的主要運輸方式。
李孝同:“……”
某隻是擔心你的安危,何錯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