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多謝諸葛道長的搭救之恩,在此懇請諸葛道長出山助我一臂之力,消滅秦煊為軍師元直,三弟翼德報仇雪恨。”
劉備那微微顫抖的雙手一把握住諸葛亮的胳膊,聲音中帶著一絲懇切,那雙深邃的眼眸飽含熱切的期待。
諸葛亮能以這麼神奇的手段促使秦煊撤兵,實屬能人異士,劉備又怎麼能放過呢?
諸葛亮感受著劉備那雙顫抖的雙手,眼眸中流露出的期待之色,心中不禁微微一動,稍加思索後便給出了答覆。
只見他順勢拉著對方來到院中的石臺旁,在劉備驚詫的目光中掙脫開來,誠心拱手說道:
“劉將軍相邀,孔明萬萬不敢拒絕,從今以後,在下將和將軍共謀大業,為師兄元直報仇雪恨!”
“哈哈哈,好,好,好!”
見狀,劉備喜出望外,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彷彿將喪失了一位結義兄弟的痛楚忘得一乾二淨,此時那張滿是滄桑的臉龐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
諸葛亮之所以這麼順利答應劉備,其實還是因為自己師傅的原因,早在劉備登門拜訪過後,他師傅司馬徽,師伯左慈紛紛召他談話,要求讓他提早結束學業出山輔佐劉備。
並在左慈的安排下來到了潁川郡,否則劉備哪兒能在這兒遇見對方呢。
隨後劉備便向諸葛孔明詢問起了他目前的以及日後的發展方向:
“孔明,如今我軍大敗,依你所見我們該如何發展並與那秦宣相抗衡呢?”
諸葛亮一聽這是對方對他的考驗,輕輕揮動羽扇將心中所想向劉備娓娓道來:
“主公,如今天下大勢唯袁紹,曹操,秦煊三人所掌控,他們三家勢力最大,佔據大漢江山近乎三分之二。”
“剩下的荊州劉表,汝南孫權,周瑜,益州劉焉乃至西涼馬騰,韓遂等只有其一。”
“依我所見,主公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忙於向秦煊尋仇,而是儘可能地將自己的勢力滲透進荊州,並且完全取代劉表,這樣我們才能有機會報仇,共圖大業!”
“待掌握荊州之後將目光轉向益州,只有佔據兩州之地,擁兵不下二三十萬方能報仇雪恨。”
“在此期間無論天下發生何種變故都不要插手,干預其中!”
諸葛亮話音剛落,卻見劉備眉頭緊蹙,好似有何難言之隱一般,還未等他開口詢問,就見劉備猶猶豫豫地說道:
“孔明,這~~這劉荊州以及那劉焉乃是我漢室宗親,他們的州牧刺史之職乃陛下所封,打他們的主意怕是不妥吧?”
劉備這是又當又立,對於諸葛亮的提議哪能不心動呢,只是良心上有些過不去,畢竟他自詡漢室宗親,要是將漢帝任命的州牧刺史推翻,豈不是給漢室蒙羞?
聞言,諸葛亮深深地看了看劉備,眼中閃過一絲難以言說的複雜情緒,他怎麼聽不出對方這番言語中蘊含的真正意思呢?
不就是怕名義上得位不正,想為自己的行動立一個世人無法駁斥的正當理由嗎?
想到這裡,諸葛亮沉思良久,好半天才開口:
“主公,這事您不必擔憂,我這構想要想真正實現,並非數日之久,說不定水到渠成之日另有轉機呢!”
“荊州方圓數千裡,統領八郡,人口數百萬,物產豐饒,貿易發達,而今劉表刺史身體羸弱,麾下又沒有明立接班人,主公可操作的空間大大有餘。”
“只要主公施政有方,讓百姓安居樂業,廣收人心,最後說不定會讓劉荊州迫於民心壓力而將荊州託付給主公。”
諸葛亮在荊州多年,早已經透過各種渠道瞭解劉表以及荊州現狀,因此才敢信誓旦旦地這般保證道。
劉表長子劉琦雖已成年,但他的生母早死,而劉表現任妻室蔡氏乃荊州本土豪門出身,迫於各方壓力並未將其明確立為接班人。
再加上如今天下局勢劇變,荊南勢力也在蠢蠢欲動,劉表為此操心過度,身體羸弱不堪,說不定自己還真有機會。
想到這裡,劉備臉上的猶豫一掃而空,心中隱隱下定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