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聞道居。
他並未急於出發,而是先將此行的準備之物一一清點整理。
房間內,他將儲物袋中的物品盡數取出,在竹桌上分門別類地擺放好。
首先是靈石,經過神符閣的一番交易,他的身家暴漲至六百二十塊下品靈石,這筆鉅款讓他有了充足的底氣。
其次是丹藥。
四瓶新購的赤炎丹被他鄭重地放在一旁,這是他衝擊練氣五層的關鍵。
給父母準備的強筋壯骨散、培元固本丹、生肌玉露膏以及那瓶珍貴的延年益壽丹,則被他用一個更為精緻的木盒細心收好。
孫長老所賜的三顆清靈益壽丹,效果更佳,他決定視父母身體情況再決定如何使用,也一併妥善保管。
然後是符篆。
此行路途遙遠,且任務兇險難明,他將自己繪製的所有一階符篆,包括火彈符、金剛符、神行符等,全部帶上。
二階爆裂符風雷符,更是他此行最大的殺手鐧,被他單獨用玉盒封存,防止靈氣逸散。
之前繳獲的三個儲物袋也收納進去,孫長老賜予的這個儲物袋夠大,再裝上一些換洗衣服和乾糧,也是綽綽有餘。
最後,那枚記載著《紫竹觀神法》的玉簡,更是重中之重,被他貼身存放。
一階符師的紋章也被他放入儲物袋中,在外行走,這東西有時比宗門令牌還好用。
一切準備就緒,羅換上了一套樸素的青山觀外門弟子青色道袍。
這身衣服雖然普通,但走在凡俗界,卻自帶一層“仙門中人”的光環,能省去不少麻煩。
他將那把青鋒劍連著牛皮劍鞘斜挎在背後,劍柄處繫著一條青色的絲絛,隨風微動。
如此一來,他整個人看起來就像一個初出茅廬、下山歷練的年輕遊方道士,既有幾分仙家氣度,又不至於太過張揚,惹人注目。
臨行前,他來到自己的竹樓門口,取出一張早就備好的封條,上面用端正的文字寫著:“奉師命下山,歸期未定,諸事暫封。”
他將封條工整地貼在門上。
這是紫竹峰的規矩,既是告知同門自己的去向,也是一種對居所的保護。
做完這一切,他轉身下山。
出了青山觀的山門,凡俗世界的煙火氣息撲面而來。
羅宇本可去山下的驛站僱傭一輛馬車,以他如今的財力,便是日行八百里的靈駒寶馬也消費得起。
但他思忖片刻,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他不急於這一兩日的行程,仙道求索,需心境圓融,入世,亦是出世的一部分。
他邁開腳步,沿著官道,不疾不徐地向南而行。
最初的一兩日,他行走在青山觀的管轄範圍之內。
這裡的村鎮明顯更為富庶,百姓們對修仙者早已司空見慣,見到羅宇這身青山觀弟子打扮,無論是田間勞作的農夫,還是趕著牛車的商販,都會遠遠地停下腳步,恭敬地躬身行禮,尊稱一聲“仙師”。
羅宇皆是點頭回禮,態度平和,魏國百姓對仙門的信奉,是發自骨子裡的。
山野之間,幾乎每隔十里地,就會有一座小小的山神廟或土地廟,廟宇雖小,但香火不斷,顯然時常有人前來祭拜。
有廟宇的地方,附近往往就有人煙。
他途徑一個叫李家村的小村落時,正值晌午,看到一個老嫗推著一車乾柴,車輪卻深陷在泥坑裡,急得滿頭大汗。
羅宇上前,並未動用什麼驚世駭俗的法術,只是屈指一彈,一道微風捲起,輕輕託了車身一把,那沉重的獨輪車便毫不費力地被推了出來。
老嫗驚愕之後,立刻明白是遇到了真仙師,激動地跪地便要磕頭,被羅宇一股柔和的力道扶住。
他婉拒了老嫗要將家中僅有的一隻老母雞送給他的盛情,只是討了一碗清甜的井水,便繼續上路。
舉手之勞,於他不過是微風一縷,於凡人,卻是解困的甘霖。
這種感覺,與前世那種移山填海、威壓天下的成就感,截然不同,卻也別有一番滋味。
離開了青山觀的庇護區域,道路兩旁的景象便逐漸顯露出“民生維艱”的本色。
山林之間雖然整潔,卻並非因為百姓勤勞,而是因為柴薪難尋,哪怕是枯枝敗葉,都有人仔細地收攏回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