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兩樣東西,都必須交給自己最信得過的人。
劉協的腦海中,浮現出兩張面孔。
……
當天晌午。
朝會剛結束不久。
光祿大夫、國丈伏完便被一道密詔宣入了宮中。
他一路行來,心中忐忑不安。
朝堂之上的血腥猶在眼前,這位少年天子的雷霆手段,讓他至今心有餘悸。
他不知陛下此時密召,所為何事。
進入溫室殿,伏完恭敬地行了大禮:“老臣伏完,叩見陛下。”
“國丈平身,賜座。”
劉協的聲音溫和,示意宦官搬來錦墩。
待伏完坐下,劉協揮退了左右,殿中只剩下他們翁婿二人。
“國丈,朕召你前來,是有一件關乎大漢國運的機密要事,託付於你。”
伏完心中一凜,連忙起身躬身道:“陛下但有吩咐,老臣萬死不辭!”
劉協將那捲羊皮圖紙遞了過去。
“國丈請看。”
伏完疑惑地接過圖紙,緩緩展開。
只看了一眼,他那張素來沉穩的臉便寫滿了震驚與不解。
圖上那些奇形怪狀的管狀物,還有那名為“硝、硫、炭”的配比,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此為何物?”
“此物,朕名之為火器。”
劉協沉聲道:“依圖上之法,可製成霹靂之器,其威力,百步之內,可開金石,洞穿鐵甲。若用於軍陣,一人之威,可抵十名精銳甲士。”
“什麼?!”
伏完手一抖,羊皮紙險些脫手。
他瞪大了眼睛,彷彿在聽天方夜譚。
百步之內,洞穿鐵甲?
陛下,您要不要聽聽您在說什麼啊?
“此乃天授神物,萬不可洩露分毫。”
劉協凝視著他,一字一句道:“朕要你,在城外尋一處隱秘莊園,招募最可靠的工匠,不計錢糧,給朕將此物秘密研製出來。”
“此事,只有你知我知,若有第三人知曉……”
劉協沒有再說下去,但那冰冷的眼神,已讓伏完通體生寒。
伏完深吸一口氣,將圖紙緊緊攥在手中,彷彿攥著大漢的未來。
他鄭重地跪倒在地,聲音因激動而顫抖:“陛下……陛下竟得此天授神物,實乃大漢之幸,蒼生之福!老臣,定不負陛下所託,以項上人頭擔保,絕不洩露半句!”
“很好。”
劉協滿意地點了點頭道:“錢糧之事,你可直接從少府中支取,去吧。”
送走了心神激盪的伏完,劉協接著又宣了另一人。
衛將軍、國舅董承。
董承是董太后之侄,亦是劉協的姻親,手握部分禁軍,為人雖志大才疏,但對漢室的忠心毋庸置疑。
董承入殿,見到劉協,比伏完還要恭敬。
今日朝堂之事,他看得分明,這位小皇帝,已非吳下阿蒙。
而他這位皇親國戚,自要死死報大腿了。
“陛下召臣前來,有何吩咐?”
劉協將那袋土豆推到他面前。
“國舅,朕問你,天下之亂,根源何在?”
董承一愣,思索片刻,答道:“回陛下,在於奸臣當道,豪強並起。”
“不對。”
劉協搖了搖頭,“根源在於,百姓飢寒。”
“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方為流寇所趁,為野心家所用。”
“若天下人人有飯吃,何來之亂?”
董承似有所悟,點了點頭。
“此物,名曰土豆,乃仙人於夢中所賜之神糧。”
劉協指著那袋土豆,緩緩道:“其畝產可達二十石,遠勝麥粟。”
“朕要你,在京畿之地,尋良田百畝,借大將軍呂布麾下兵士屯田,將此物種植。”
“畝產……二十石?!”
董承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哪怕他不事農作,卻也知道,這已經不是神糧了,而是足以改變天下的神器了!
“此事,同樣要機密行事。”
劉協的語氣不容置喙,道:“待第一批土豆成熟,朕要親眼看到成果。屆時,再以皇榜昭告天下,將此神糧推廣開來。此事若成,國舅當為第一功臣。”
“臣,領旨!必不負陛下厚望!”
董承激動得滿臉通紅,他彷彿已經看到了天下百姓家家有餘糧,大漢重歸盛世的景象。
“去吧。”
安排完這兩件事,劉協才感覺心中一塊大石落了地。
身為領導者,怎麼做他不用管,他只需要掌舵就行。
細節部分,就由手底下的這些人去處理就好。
反正無論怎麼搞,都有助於漢室江山的穩固。
畢竟,再差又能差到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