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內侍引著五位少年郎往偏殿沐浴更衣。
劉協也換下一身因演武而沾了些許汗意的常服。
未幾,眾人便在溫明殿的偏廳再度聚首。
長案之上,已然擺滿了琳琅滿目的膳食。
與尋常宮宴那莊重肅穆、分案而食的格局不同。
今日這小宴,更像是家宴。
一張古怪的大圓桌子,還有那腿極長的椅子。
【注:大圓桌和高腿凳,東漢時期還沒有呢】
雖然造型與尋常桌凳不同。
但還是能看出它們的作用。
所以諸葛亮只是新奇而已。
真正他驚訝的,是桌上的菜品。
漢時的飲食,萬變不離其宗,無外乎蒸、煮、炙、膾、羹、脯幾種。
鼎中煮肉,釜中蒸飯,烤肉曰“炙”,生肉切片曰“膾”,肉醬曰“脯”,濃湯曰“羹”。
縱是宮廷御宴,也不過是食材更珍稀、做工更精細罷了。
可是眼前的菜品,卻顛覆他的認知。
只見那瑩白的瓷盤中,盛著色澤鮮亮、香氣撲鼻的菜餚。
那菜餚的形態,既非蒸煮般湯水淋漓,也非炙烤般焦香撲面,而是一種前所未見的乾爽油亮。
綠的碧翠,紅的豔麗,肉片與菜蔬均勻地混合在一起,被一層薄薄的油光包裹著,散發出一種複合香氣。
“此乃炒菜。”
劉協見諸葛亮對著“青椒肉絲”和“番茄炒蛋”目不轉睛,含笑介紹道:“以猛火熱油,快速翻炒而成,可使食材斷生而不過爛,鎖其本味,激其鮮香。”
“炒?”
諸葛亮喃喃自語。
又是種從未聽過的新奇玩意。
“陛下,此物赤紅如火,是何種瓜果?”
諸葛亮的目光則落在那盤“辣子雞丁”上。
那鮮紅的、被切成小段的東西,散發著一股辛烈之氣,光是聞著,就讓人口舌生津。
“此物名曰辣椒,乃朕自西域商人處偶得之奇物,其味辛烈,甚是開胃。”
劉協解釋著,又指了指一盤金黃軟糯的菜餚:“此為土豆,可為主食,亦可為菜,烹法多變。”
歷時小三個月,土豆已有收穫。
今日吃的土豆,便是剛收來的。
而辣椒、孜然、西紅柿、占城稻、玉米、花生……
這些本應在千百年後才傳入中原的作物,如今卻經由劉協之手,堂而皇之地擺上了天子餐桌。
自上次模擬歸來,他囊中有了三千金幣的鉅款,便從商城兌換了這些高產且美味作物的種子。
價格不貴,總共花費不過數百金幣,不僅極大滿足了他的味蕾,更是能為大漢國庫進行創收。
至於那炒菜所需的鐵鍋、鍋鏟,則是他親手畫下圖紙,交由少府的巧匠反覆試驗打造而成。
所用之油,亦非漢時常用的麻油、膏油,而是熬煉的豬油,其香氣之濃郁,遠非植物油可比。
除了這些新奇的炒菜,桌上亦有傳統的珍饈。
一條清蒸鱸魚,鮮美滑嫩;
一甕熬得糜爛的香米粥,暖心暖胃;
還有士族最愛的烤肉,但卻變了模樣。
不再是整塊的烤羊腿、烤乳豬,而是被切成小塊,刷上醬料與孜然,烤得滋滋冒油。
“來,都動筷吧,不必拘束。”
劉協拿起一雙公筷,為諸葛亮夾了一塊番茄炒蛋。
“孔明,嚐嚐這個,酸甜適口,或許合你的口味。”
“臣……謝陛下。”
諸葛亮有些受寵若驚,連忙用自己的碗接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