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關中民心安定、糧草充足、兵精將猛,方可圖謀天下。”
“此乃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之道也。”
“急於出關,恐根基不穩,為諸侯所趁。”
荀攸的策略,四平八穩,無懈可擊,是真正的王道之論。
劉協微微頷首,目光轉向賈詡:“文和,你以為如何?”
賈詡依舊安坐,眼簾低垂,聲音平淡道:“荀僕射之言,乃正論,亦是萬全之策。”
“然,樹欲靜而風不止。我等欲休養生息,關東諸侯,未必會給我等這個時間。”
他緩緩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袁紹與公孫瓚相爭,已近尾聲。”
“一旦袁紹騰出手來,必會挾河北之眾,以‘清君側’為名,號令天下諸侯共討長安。”
“曹操此人,雄才大略,如今坐擁兗州,其勢已成。”
“而且此人表面忠厚,實則奸詐,比袁紹更為危險。”
“我等埋頭髮展,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待宰的羔羊。”
賈詡不愧是賈詡。
一眼就看穿了曹老闆的為人。
剛才劉協沒點破曹操的野心,就是因為他表面功夫做的好,一副大漢賢臣的模樣。
結果沒想到,賈詡直接把劉協沒有說的話給說出來了。
“那依你之見?”
劉協追問道。
“亂之。”
賈詡只說了兩個字。
“如何亂之?”
賈詡笑道:“遣使入關東,以陛下之名,調停袁、曹之爭,實則暗中挑撥,使其互信崩解。”
“隨後再聯絡曾被陛下大赦的李傕與郭汜將軍,使其為我西面屏障,並與關東遙相呼應。”
“更可暗中資助江東孫氏,助其平定江東,與曹操、袁紹形成牽制之勢。”
“外界局勢越亂,我等便越安穩,發展之機,便越多。”
劉協聽罷,心中讚許。
賈詡之策,狠辣有效。
招招都攻向人性最薄弱之處。
無愧“毒士”之名!
劉協點了點頭,又看向了郭嘉。
“奉孝,你年紀最輕,或有不同之見,但說無妨。”
“喏!”
郭嘉聞言,站起身來,走到輿圖前,指著長安之南。
“臣之策,在漢中。”
“荀僕射之策,乃固本之基,臣萬分贊同。”
“賈光祿之策,乃制衡之道,亦是妙計。”
“然,皆為守策。”
郭嘉自通道:“臣以為,守中亦當有攻。”
“我等坐守關中,看似安全,實則四面受敵。”
“向東,有函谷關天險,然關東諸侯勢大,難有作為。”
“向西,李傕、郭汜之流,反覆無常,非可信之盟友。”
“向北,乃是胡人與貧瘠之地。”
“唯有向南!”
他的手指重重地點在“漢中”二字上。
“漢中張魯,以五斗米教治民,割據一方,看似穩固,實則外強中乾。”
“其政教合一之策,不得士族之心,其兵馬,亦非是我禁軍之敵。”
“若能以雷霆之勢,由子午谷出奇兵,一舉拿下漢中,則有三大益處。”
“其一,得一糧倉。漢中盆地,物產豐饒,可為我關中後盾。”
“其二,得一門戶。得漢中,則可南下窺伺巴蜀。劉焉雖為宗室,然其子劉璋闇弱,益州沃野千里,民殷國富,若能得之,則霸業可成!此乃高祖龍興之地!”
“其三,亦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破局’!”
郭嘉眼中神采飛揚,聲音也高亢起來。
“我等拿下漢中,便如猛虎出籠!”
“屆時,便向天下宣告,大漢天子,非坐困愁城之主,而是能主動出擊的天下之主!”
“此舉必令天下震動,關東諸侯不敢小覷我等,其聯盟亦會因我等之勢而出現裂痕。”
“屆時,賈光祿之計,方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