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飄散著新鮮木料、桐油、泥土和淡淡石灰的味道。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鋸木聲、鑿石聲、低聲的交流聲,匯成一首充滿希望的修復交響曲。
陽光斜斜地穿過尚未安裝窗簾的窗欞,在打磨光潔的青石地面上投下長長的、溫暖的光帶,光帶中浮塵輕舞,彷彿時光的精靈。
曹煜緩步走著,指尖拂過冰涼光滑的楠木窗框,又輕輕觸碰那堅硬粗糙的老梅樹幹。
他走過迴廊,想象著未來雨天在此聽雨觀竹的情景;
駐足庭院中央,感受著青石板的堅實與翠竹帶來的清冽氣息。
高圓圓雖然人不在場,但她的審美和心思卻無處不在——從窗欞的紋樣、地毯的顏色、竹與梅的選擇,到石燈的位置……她像一個無聲的導演,用她的細緻和品味,在這座古老的宅邸裡編織著關於“家”的具象化藍圖。
負責施工的老師傅,是個地道的京派老匠人,戴著老花鏡,叼著菸斗,見曹煜來了,忙放下手中的墨斗,操著一口濃重的京腔:
曹老闆,您瞅瞅!這活兒,咱可不敢糊弄!您瞧這梁頭卯榫,嚴絲合縫!這青石板,都是房山老坑的料,踏一百年不帶晃悠的!
高小姐挑的那竹子,種得講究,根都護得好著呢!按這進度,明年開春兒三四月,保管您能踏踏實實搬進來!”
曹煜點點頭,臉上沒什麼特別的表情,但眼神裡透露出滿意:
老師傅,辛苦了。按高小姐的意思辦,她定的,就是標準。”這句話,既是對老師傅的肯定,也是對高圓圓在此處“女主人”般地位的無聲確認。
他最後走到那盞石燈旁,手指摩挲著冰涼的麻石燈罩。
冬日午後的陽光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投射在光潔的青石板上。院子裡很安靜,只有風吹竹葉的沙沙聲和遠處隱約的市聲。
這座尚未完全成型的四合院,彷彿一個沉睡的巨人,在匠人的巧手下,正一點點甦醒,呼吸著新時代的空氣,卻依舊牢牢紮根於歷史的厚土之中。
它厚重、沉靜、充滿細節之美,也承載著關於未來生活的無限遐想。
沒有高圓圓在身邊溫言軟語地介紹和詢問意見,曹煜反而更能靜下心來感受這座宅邸本身的氣質。
這裡沒有範兵兵公寓的熾熱喧囂,沒有許晴別墅的精緻慵懶,只有一種沉澱下來的、讓人心安的寧靜與歸屬感。這是高圓圓為他或者說為他們?精心構築的港灣,一個足以抵擋外面世界所有風雨與誘惑的堡壘。
他在石燈旁站了很久,直到冬日的寒意透過大衣滲進來。
他拿出手機,拍了一張庭院全景——青石、翠竹、老梅、古樸的窗欞、還有那盞沉默的石燈,陽光正好。然後,他什麼都沒發,只是將手機揣回口袋,對老師傅點了點頭:
很好。繼續吧。”
轉身離開時,他最後回望了一眼這座在冬日暖陽下煥發新生的古老院落。
明年三四月…那時,《調音師》的戛納徵程才剛剛開始,而這座“家”的落成,或許會成為他人生下一個篇章的起點。
他拉緊大衣,推開院門,重新匯入衚衕的人流與車聲之中,身後,是沉甸甸的過去與靜待開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