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
清晨的陽光帶著幾分溫柔,逐漸消融了夜晚的寒氣。
透過落地窗,遠處的熱帶雨林在陽光下漸漸清晰,周圍一片寧靜。
林棟坐在寬大的書桌前,目光集中在全息螢幕上。
螢幕上,顯示的是剛剛生產出來的高維拓撲偵測器的執行狀態——這臺裝置具備了捕捉極其微弱且複雜的資訊波動的能力,甚至能在常規裝置無法探測到的維度中尋找線索。
蘇珊正在一旁遠端指揮泰坦,執行著一系列複雜的程式,來測試該裝置的效能。
“我們現在已經具備了基礎的偵測能力。”蘇珊的語氣中透著一絲激動,“但是要發揮它的全部潛力,還需要藉助量子衛星。只有將它繫結到量子衛星上,才能實現實時全球覆蓋的偵測。”
“蘇珊,你說的不錯。我等會就聯絡發射中心。你現在只需要確保偵測器與我們發射的那顆量子衛星介面完全相容即可。要是介面不匹配,偵測器將無法發揮作用。”
蘇珊認真地記下了林棟的要求。
“明白了,介面除錯需要精準,任何一點誤差都可能導致無法與衛星正常對接。”
“那偵測器的準備工作就交給你了,我先去一趟酒泉,進行前期的對接工作。”
林棟從書房出來,走到室外的花園。
他輕輕撫摸著手中的智慧終端,泰坦很快透過林棟的手勢分辨出具體指令。
不一會馬克戰甲便出現在花園中。
在前往發射中心的路上,林棟開啟了一次視訊會議。
“林院士,您有何需要協助的事情?”
影片中一位身著行政夾克的中年男子說道,語氣中充滿了溫和與尊敬。
“我需要你們協助聯絡發射中心的相關負責人,配合我完成一次發射任務。”
“這個……”
影片中的一位女性皺了皺眉頭,“我們近一年內已經發射過多次火箭,其中還因為要送林院士您的量子衛星,增加了一次。發射這麼頻繁,我怕引起國際關注。”
“這正是我需要你們幫助的地方。我已經準備了一份詳細的技術文件,發射中心的團隊只需要在他們原定的年初任務中,幫我搭載一個可以脫離的小型裝置就行。並且我會親自前往,確保部署工作順利進行。”
林棟頓了頓,目光銳利地盯著影片螢幕,“我希望這次任務能夠得到全面支援,沒有任何外界的干擾。”
“好的,我們會盡快聯絡酒泉發射中心,保證您的要求得到落實。”
中年男子點了點頭,顯然理解林棟的緊急性與任務的重要性。
其餘人見林棟的態度堅決,也不再提任何意見。
他們這個團隊的成立目的,便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全力輔助林棟這位愛國科技大拿的要求。
等林棟抵達時,發射中心的大門前,早已安排好了一切。
他從戰甲中走出,走向了等待了有一會的技術團隊。
團隊的負責人是張工,他是衛星發射中心的高階技術顧問,擁有多年的發射經驗。
“林院士,您好。”張工熱情地迎接了林棟,“我們早就接到了通知,知道你們這次的任務非常重要。”
“張工,”林棟微笑著握手,“這次任務,確實需要你們的大力支援。我相信,酒泉的團隊肯定能夠順利完成任務。”
“我們理解林院士的需求,也願意全力配合。不過,時間緊張,我們需要更多的技術資料和支援,以確保偵測器能在火箭上完美搭載並毫髮無傷地進入軌道。”
林棟點了點頭,隨即指了指地上隨他而來的那箱技術檔案。
“這裡面有偵測器的介面規範與物理引數。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只需要在你們火箭的基礎上進行一些調整。並且,檔案裡包含了火箭相關技術的最佳化方案,特別是關於火箭發射的精準控制與回收技術。”
等酒泉的團隊把林棟提供的技術吃透後,國內便可以快速低成本地培養出一批航天人才,為2030年的太空資源爭奪打下堅實的基礎。
張工點了點頭,然後對著林棟敬了一個禮,眼中透露出敬佩。
“林院士,我們會竭盡全力保證這次任務的順利進行。”
接下來的幾天裡,林棟與酒泉發射中心的技術團隊進行了一系列密集的溝通與技術交流,並對火箭發射流程進行了詳細的最佳化建議。
“首先,我們需要在火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之間加入一個新的控制模組,這樣可以更好地管理火箭的推力和姿態控制。”
林棟在一次技術會議上解釋道,“這個控制模組將確保火箭在發射過程中保持穩定,並在需要時進行精準調整。”
張工仔細聽取了林棟的建議,並做了詳細記錄。
“這個模組的具體設計是什麼樣的?”
林棟展示了一份詳細的設計圖。
“這是我們設計的控制模組原型,包含了先進的感測器和反饋系統,能夠實時監測火箭的狀態,並進行動態調整。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大大提高火箭的發射精度和穩定性。”
在第三天帶著偵測器來到發射中心的蘇珊補充道:“除了控制模組,我們還需要對火箭的燃料系統進行一些改進,確保在發射過程中燃料的供應更加穩定。這樣可以避免因燃料不足導致的推力波動。”
酒泉團隊的工程師們紛紛表示贊同,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在燃料系統方面,我們可以增加一個備用燃料箱,以應對突發情況。同時,增加一些冗餘的燃料管道,可以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林棟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些都是很好的建議。我們會在設計上進行相應的調整,並將改進後的方案反饋給你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