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高門

第8章 白糖

沒一會子,牛伯帶來了幾個壯小夥,開始在屋前的空地上挖坑,當挖出了一個深兩尺,長寬各三尺的坑洞時,王六也帶著左伯紙和飴糖回來了。

左伯紙是當時最好的紙,以麻和桑皮為原料製成,厚薄均勻,質地細密,色澤鮮亮。

當然,在王愔之眼裡,左伯紙也不過如此,且色澤泛黃,只比普遍使用的黃冊紙要好。

王愔之讓人倒了半車石灰在坑裡,又著人把一桶桶的水潑了進去。

頓時,白煙滾滾,散發出驚人的高溫。

“我的天!”

有奴僕驚呼。

王六更是撓了撓後腦殼道:“郎君,沒點火啊,怎麼會燒起來?”

“呵呵~~”

王愔之呵呵一笑,指著那石灰坑道:“這裡面,都是錢,以後我會告訴你們。”

一時之間,嘀嘀咕咕聲四起,沒人知道王愔之要做什麼。

漸漸地,煙霧散去,劇烈的反應也停止了,或許是加的水較多,水並沒有完全參與反應,在水底凝了一層白色的膏狀物。

王愔之回頭吩咐:“待水冷下來,你們把底下那層白色膏泥刮出來,記著,莫要用手碰,不然燒著手可別怨我!”

“諾!”

眾人應下。

熟石灰是強鹼,腐蝕性極大,真正能應用於日常的鹼是以熟石灰加食鹽與氨氣反應生成。

顯然,目前尚不具備制氨的條件,只能慢慢摸索。

而天然鹼只在雲南和山西有,對於王愔之來說,屬實是鞭長莫及。

漸漸地,水溫降下,有僕役先用舀子把水舀走,再用抄子將池底的熟石灰一層層的刮下,裝了滿滿一筐。

生石灰是氧化鈣,熟石灰是Ca(OH)2,分子式大於前者,不過稱重之後,居然少了十分之一,明擺著是生石灰中含有雜質。

但刮出來的熟石灰是相當純淨的。

王愔之又讓人將熟石灰與水按1:4的比例混合,攪拌成均勻懸浮液,靜置後取上層清液使用。

給紙張漂白有兩種方法。

一是將紙張浸入石灰乳中,下面燒著柴火,將溫度控制在60~80℃之間,需要浸泡三到六個時辰。

其原理是,鹼性環境可分解木質素和色素,不過漂白效果較溫和。

二是石灰日光漂白法,原理是自然氧化。

也就是將紙張塗刷石灰乳後平鋪在陽光下暴曬,紫外線與鹼性環境共同作用分解色素,需多次塗刷和暴曬,適合麻類或棉纖維紙張。

王愔之叫了些婦人過來操作,雙管其下。

趁著等待的時間,又給飴糖脫酸,這個步驟非常簡單,將石灰乳液澆入飴糖融液攪拌,使之充分反應,中和有機酸,生成鈣鹽和水,防止蔗糖在酸性條件下水解轉化。

並因飴糖中含有少量磷酸,熟石灰與磷酸反應生成磷酸鈣,具有吸附膠體和色素等雜質的作用。

最後將糖水煮幹析出晶體,就是純淨的白砂糖。

其中有兩點要注意。

首先,石灰乳液要分兩次少量澆入,第一次是中和遊離有機酸,第二次是與磷酸反應,生成沉澱物。

其次,控制石灰乳液的用量,過量石灰會導致糖汁鹼度過高,影響風味,且增加鈣離子殘留。

傍晚時分,經過數次調配,第一鍋白砂糖出爐,陶罐裡,盛著如細砂般的白糖。

“來,大夥兒都嚐嚐!”

王愔之笑著招呼。

每個人都拿小勺子,舀了一小勺出來,細細品嚐,甚至還有人捨不得囫圇嚥下去,一粒一粒的吃。

那眼睛眯著,眉眼間盡是享受。

畢竟人類對糖的喜好,是刻在基因裡的。

“味道如何?”

王愔之問道。

“甜!”

“太好吃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