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盟?”
“攻伐淮南?”
寧辰嗤笑道:“曹操大勢在兗州,他攻伐袁術可比我們容易,我們若與其結盟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你以為今天張昭,王朗為何要說休戰屯田,為的便是讓荀攸知道,大興這兩年不會輕易動兵!”
“原來如此。”
王嶽恍然大悟道。
寧辰眉頭一沉,沉聲道:“你給周進傳訊,讓豫章商業對長沙郡,江夏郡發展,可以收購荊州的絲綢,酒水販入江東。”
“喏。”
王嶽躬身而退。
“曹孟德。”
“中原雄主。”
寧辰行至門戶,遙望陳留方向。
明年,將是曹操的騰飛之年,可惜江東不比中原,根本無力對外擴張,只能施行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
是夜。
主客司轄下院落。
荀攸一家享用過飯食後,盡皆沉默不言。
“夫君。”
阿鶩目光復雜道:“這大興不俗,妾身今天見了大興府的兩位女子,言談舉止皆具大家之風,張口天下大勢,閉口便是百姓民生!”
“父親。”
荀緝苦笑道:“孩兒想要在大興學府入學。”
“是嗎?”
荀攸複雜的看向二人。
“嗯。”
荀緝狠狠點頭。
江東,重新整理了他對亂世的認知。
大興治下的江東,更符合他對盛世的遐想。
商業不絕,百姓安樂,學子捧著書卷高呼為民請命,這就是最好的時代啊!
“哎。”
荀攸悵然一嘆。
荊州富庶,可不比江東安樂。
中原,北方梟雄輩出,可無法與大興官吏的志向所媲美。
“父親。”
荀緝複雜道:“孩兒有感,我們的目的被有道將軍察覺,他對我們不設防,更是邀請父親聆聽議事,為的便是告訴我們,大興便在此地,不懼天下群雄試探,身負才能者亦可選擇出仕。”
“是嗎?”
荀攸心中驚起波瀾。
荀緝凝望大興府,目光璀璨道;“孩兒從未見過這樣的治世,聖人學說本就應該為民除昧,現在各家據守學識,愚弄百姓,大興不正是聖人先賢所渴望之地嗎?”
“早些休息吧。”
荀攸心中思量,轉身朝臥房走去。
留在江東,亦或者返回兗州,關乎他的未來。
荀氏是穎川士族,可以押注割據州郡稱雄的雄主。
可出仕大興,相當於追隨寧辰做了叛賊,而曹操卻是天子欽定的兗州牧,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大興再強,不舉大義之旗啊!
翌日。
清晨過後。
院落的門戶被人叩開。
龐統帶著一臉不情願的諸葛亮而來。
“士元兄長。”
荀緝微微一禮道:“家父與阿母去城內遊玩了!”
“無妨。”
龐統朗笑道:“今日是來尋你,這位是大興刑部左侍郎諸葛瑾之弟,他能帶我們去大興書庫觀摩,快點走吧!”
“見過孔明!”
荀緝連忙作揖道。
諸葛亮點了點,前方引路道:“大興書庫不同其他地方,裡面有不少人在借書閱讀,更有大興官吏,你們去了莫要高聲大呼!”
“知道了。”
龐統毫不在意道。
時間不長。
三人並行至大興書庫。
一座二層樓宇,四壁排列無數木架。
上面堆放著書籍,而殿宇一層則是擺放著桌椅,供給人閱讀休息。
“嘶。”
龐統,荀緝倒吸了口冷氣。
大興書庫的龐大,超出他們的預想。
如此闊大的樓宇,比大興府都要奢侈,竟然只是供人讀書?
“先生。”
諸葛亮在門戶處作揖,並取出一枚學子木牌。
“大興學府?”
主管書庫的主事驚訝道:“學府還未建好,其中學子多半是從豫章學院晉升,你以前在豫章嗎?”
“是。”
諸葛亮尊敬道。
“請吧。”
主事質押木牌,告誡道:“酉時關門,切忌不可損害書籍,也不可帶出,在書庫內儘量保持安靜。”
“喏。”
諸葛亮恭敬道。
“咕咚。”
龐統瘋狂吞嚥著唾沫。
走過一排排的書籍木架,心中滿是暢讀之感。
從儒家學說,再到兵法全解,連各種生僻的學說都在書庫中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