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
許昌,大將軍府。
曹操面露紅光,盡顯意氣風發。
其府中文武備受賞賜,歡聲笑語間展望未來。
“主公。”
荀彧不為利益所動,起身說道:“天子如此封賞,恐怕是要讓主公成為眾矢之的!”
“嗯?”
曹操心中一寒。
眾文武亦是羞惱了幾分。
“袁本初?”
初出仕的郭嘉笑道。
荀彧頷首道:“袁紹在北四州愈發強盛,天子此舉恐怕不無離間之意,讓我們與冀州互伐!”
“咕咚。”
曹操抿了口酒水,眸子中多了幾分冷意。
冀州地大物博,袁紹更是號稱披甲數十萬,非兗州所及。
“主公。”
程昱膽寒道:“此舉,確實有失人心。”
曹操頷首。
郭嘉捏著衣袖,淡笑道:“所謂大將軍,只是一個由頭而已,不過也是彰顯自身地位,若是朝廷對袁紹封賞在主公之下,那可就是一場災禍了!”
曹操蹙眉道:“你以為朝廷如何封賞袁本初。”
“三公。”
郭嘉性格不羈,調侃道:“太尉府不存,主公以大將軍而治兗州,袁本初恐怕不是司徒,便是司空,名義上與主公齊名,終究弱於大將軍一職!”
“是啊。”
眾人附喝道。
“主公。”
荀彧起身進言道:“大將軍之位無所謂,就怕袁本初想要迎天子去冀州,故而我們要先發制人,堵死這條路!”
“說。”
曹操眸子一凝。
荀彧思索再三,沉聲道:“以朝廷為令,謝辭大將軍職,更為司空,而後譴使冀州,加封袁紹為大將軍,並以公孫伯圭為前將軍,都督四州,將袁紹對於主公的仇視,轉換在北方四州戰場!
“文若。”
程昱蹙眉道:“朝令不可夕改,會動搖朝廷威儀。”
“這也是。”
荀彧頷首笑道。
“諸位。”
曹操捋了捋鬍子,淡笑道:“今朝不可改,過段時間便是,迫在眉睫便是江東寧有道一事。”
“不錯。”
眾人心中泛起波瀾。
從洛陽迴歸之後,他們發現大興顯學傳播甚遠。
這股風頭若是不加以扼制,恐怕再過兩年,整個兗州百姓都以大興所望。
“大興?”
郭嘉驚詫道。
曹操側視道:“奉孝,也知寧有道嗎?”
“不錯。”
郭嘉雙眸深邃,忌憚道:“在接手校事曹,梳理天下勢力後,我以為袁本初雖為眼前大患,可大興才是主公生平大敵。”
“哦?”
曹操微微一驚。
兩側文武也是眉頭緊鎖。
“咕咚。”
郭嘉抿了口酒,沉聲道:“寧有道出身寒微,但未以為恥,行事反而梟雄之姿盡顯,他所望是整個南地。”
“南地。”
曹操目光冷厲幾分。
郭嘉凝望江東方向,沉聲道:“在掃平江東之後,他並未出兵,而是大力興建大興學府,其意在積蓄。”
“這誰不知。”
夏侯惇滿是無語道。
郭嘉嘴角一抽,說道:“他積蓄的不是糧草,而是能夠治理百姓的官吏,大興治下二十萬學子,哪怕成長起來千餘,也是一股龐大的人才儲備!”
“嘶。”
眾人倒吸了口冷氣。
郭嘉再度道:“若是配上大興顯學,他將這些學子灑在天下,可以想象會引起多麼龐大的動盪。”
“文若。”
曹操篤定道:“大興一事,不能再拖了。”
“主公。”
荀彧起身說道:“我以為當得儘快請奏天子,封寧有道為興侯,賜開府假節,並且派遣朱皓為天使,前往江東!”
“朱皓?”
曹操疑惑道。
荀彧頷首道:“此人曾是豫章太守,此舉能做實朝廷對大興並無惡意,突顯天子大義,只要朝廷旨意下達,此事必須儘快讓人廣為傳之。”
“主公。”
郭嘉請束道:“據悉大興治下有一司天監,其效用與校事曹相仿,故而我欲與朱皓出使江東!”
“不行。”
曹操搖了搖頭道。
郭嘉堅決道:“主公,我有預感,寧有道必是我等日後大患,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