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達。”
寧辰轉身道:“你們現在就起行回城大興,等二月初二之後,我再帶著書信返回!”
“喏。”
荀攸,賈詡,諸葛瑾躬身應允。
此來吳郡渡口。
他們見證夷州艦揚帆入海。
同時,也見證大興勃發學子的熱血。
這是他們擬定交州戰略章程的開始,亦是軍議司對此戰的期盼。
海域之上。
風起雲湧,浪濤波瀾。
夷州艦,九桅十二帆,速度極快。
六十里一更,一晝夜可行十更,這是誇張的資料。
初次航行,速度極為緩慢,三艘夷州艦身後還有除腥艦在跟隨,防止大型艦船出現意外,可以援救生者。
三日時間。
夷州艦圓滿完成試航。
此次遠行,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
時間,航行速度,哪怕是牽星術的驗證,都與之對照。
不過,這三天的出行,也讓不少學子與將士受盡了苦難,下船之後飄飄然,難以在渡口上立足。
帥賬中。
馬鈞忍著嘔吐感。
將航海路線呈上,眼中滿是對無邊無際海域的興奮感。
“德衡。”
寧辰觀摩著海圖,沉聲道:“此次三日的試航,你們也經歷了不少磨難,還願意作為指海艦領航嗎?”
“寧死無悔。”
馬鈞鏗鏘有力道:“若此戰功成,我大興可以在海域橫行,遠征萬國之疆,彰顯我大興風骨!”
“呵。”
寧辰搖頭苦笑不已,指著海圖道:“三日時間,你們行至章安,艦船在海上可曾出現意外?”
“未曾。”
馬鈞搖了搖頭,恭敬道:“不過海鹽先要往東,避開會稽郡的暗礁,礁島等等,而後才能折返南下夷州,雖沒有書中所寫的六十里一更,一晝夜十更的速度,但每日至少可行五更!”
“去休息吧。”
寧辰將海圖遞回去。
此次,大興賭上海戰交州。
這是迫不得已而為之,若是翻山越嶺交戰,可能比出海還要慘烈。
“喏。”
馬鈞收起海圖。
而後,左搖右擺的朝帳外而去。
魯肅與眾將見此,忍不住眉頭緊皺。
三日航行,超出了所有人的預估,同樣也發現了大問題。
“主公。”
甘寧起身道:“海域不同於江域,以前我們從未發生他們這種暈船,不能站穩的現象!”
“不錯。”
黃忠,廖化說道。
“這是你們的事情。”
寧辰目光掃過眾將,沉聲道:“大興督造艦船,充裕後勤輜重,你們要做的就是拿下夷州,而後作為屯兵地磨礪水師,三萬將士可都是江東兒郎,難道會因為區區海浪,而退卻嗎?”
“大興必勝。”
黃忠,甘寧,廖化等人一臉肅殺。
有問題就解決問題,有困難就征服困難。
江東兒郎不敗風姿,沒有人可阻大興,哪怕是海域偉力亦然。
二月初一。
大量艦船入水。
乃至工部與兵部還準備了不少醃菜與水果,保證將士的精力。
糧食輜重,猛火油,淡水等等全部被搬送上船。
二月初二,清晨。
將士兵卒,擺渡的船工。
這些人全部登上了艦船,連馬鈞所領的學子也登上了指海艦。
沒有熱血沸騰的誓師,沒有舉戈奉武的長嘯,渡口處只有寧辰等人與一車車的遺書在為他們送行。
指海艦上,寄語旌旗隨風而展。
先鋒艦船上,潘璋,徐盛持戈而立。
夷州主艦之上,魯肅與黃忠,甘寧,廖化舉目而視。
正午時分。
數百艘艦隊遠行南下。
寧辰與大興衛拉著數車遺書北上大興。
二者有自己的方向,亦有自己的職責,都是在為大興的未來而奮戰。
車輿上。
諸葛亮神情有些失落。
張奮複雜道:“馬鈞與李譔他們為大軍指海領航了。”
“是啊。”
蒲元感慨無比道。
“所向不同。”
諸葛亮收拾心神,沉聲道:“我等與他們領悟的東西不同,他們是在見證牽星術的可能,若是功成之後,海域將會成為我大興所向披靡的戰場,我等也當回學府繼續為未來而奮鬥了。”
眾學子頷首而應。
此次公輸學子以兩個方向而來。
牽星術者,東入海域為大軍指海領航。
他們也要回到大興學府,繼續為其他學業而操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