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透過內外的玻璃,看著劉啟峰獨自站在裡面的麥克風前。
兩名華納的工作人員正端坐在玻璃外的調音裝置前,頭戴耳機傾聽著。
耳中前奏過後,劉啟峰的聲音傳來。
“多少人走著,卻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
收到他拿出來的詞曲時。李林終於明白盧總為何對劉啟峰另眼相看,華納為何面對一個新人卻如此‘任性’放權。
“誰知道我們,該去向何處。”
“誰明白生命,已變為何物。”
……
哪怕沒有完成編曲、沒有聽過最終版本。李林作為圈裡人也明白這些詞曲的含金量,明白這張專輯的‘奢侈’。
“我該如何存在。”
……
看著裡面投入演唱的劉啟峰,明明過分年輕、卻才華橫溢的大學生,李林甚至有些自慚形穢。
“多少次榮耀,卻感覺屈辱。”
“多少次狂喜,卻倍受痛楚。”
……
閉起眼,李林主動跟著歌曲沉浸在情緒渲染中。
明明歌詞與自己毫無關聯,卻彷彿一字一句都在牽動他的心神。
“多少次幸福,卻心如刀絞。”
“多少次燦爛,卻失魂落魄。”
……
恍惚間,他想起那個十二年前孤身北漂的身影…在李林面前訴說些什麼…
“是否找個理由,隨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掙脫牢籠!”
……
但他已經記不清自己說過些什麼豪言壯語、立下了什麼抱負誓言……或許有……或許沒有。
“是否找個理由,隨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掙脫牢籠。”
……
或許只是他伴隨歌聲,將過去不同時期的不甘、落魄。一同拼湊、交織——形成的幻覺。
“誰知道我們,該夢歸何處。”
“誰明白尊嚴,已淪為何物。”
“我該如何存在!”
……
隨著歌曲的結束,被牽動的情緒慢慢回覆,像是做夢醒來後的消散。
開啟門從裡面走出,劉啟峰迎面撞上李林莫名眼神。似乎察覺到他不一樣的情緒,隨意般,轉移他的注意:
“唱的怎麼樣,還行吧?”
《存在》最高音不超過C5,處於劉啟峰的黃金音域,可以保證音色統一,高亢厚實。
這首歌適合重機能唱法,壓縮產生的金屬芯聲感可以給聽眾極強的聽感。
李林回過神看著他,忍不住驚歎:
“不開玩笑!我沒體驗過多少次這種聽感的演唱。無論是歌曲質量還是演唱水準……虧我當初還想給你找老師指導。”
旁邊的工作人員也是點頭附和道:
“剛剛演唱方式完成度很高。除了一些地方尾音之類的細節需要打磨,以現場標準來看——幾乎完美!”
這個年代的華語樂壇是諸侯並立也是草莽生長的時期,國內中低層根本沒幾個靠譜的老師。
這個時期的歌手,絕大部分都沒有科學發聲的習慣。
大部分依靠機能天賦硬上高音。極易因為用嗓不當,加速倒嗓,典型如後世胖倫。
只有極少數歌手——或是為了拓寬音域、或是為了保護嗓子延長演唱壽命。
會親自遠赴別國音樂圈找專業的老師學先進唱法和科學發聲,追求發聲技巧的巔峰。
想起剛剛的待辦事,劉啟峰向他問起:“合唱邀約和我提出的方案怎麼樣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