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2006起風了

第10章 劉藝菲的聲音

“我,還在尋找。”

“一個依靠和一個擁抱。”

……

《小酒窩》這首歌是男女同調,直接一個人獨唱自然也沒有任何問題。

周圍工作人員聽到劉藝菲的歌聲,又見劉啟峰坐在一旁,紛紛自覺放輕動作,唯恐打擾。

“誰,替我祈禱,替我煩惱。”

“為我生氣為我鬧。”

……

劉啟峰凝神細聽,分析著她的聲音特質。

劉藝菲的發聲共鳴與她平常說話一致,那種帶著漏氣感的磁性嗓音,本會給人舒緩溫柔的感覺——這正是聲樂中的‘氣聲唱法’。

王霏的《世界贈與我的》,李雯的《想你的365天》,鄧紫琪的《畫》都運用了這種技巧。

這種唱法本身並不稀奇,也契合她的個人特質。但關鍵在於,她的演唱過於平直,缺乏變化。

“幸福開始有預兆。”

“緣分讓我們慢慢緊靠。”

一首歌曲,在短短几分鐘內需要讓聽眾跟隨著主歌‘低’、副歌‘高’這樣的起伏迴圈,俗稱‘動態感’。即從低到高的音符、從輕到重的咬字發聲。

一個合格的演唱高手可以在每一曲、每一句,甚至每個咬字的母音到子音都能給人動態起伏感,所以這樣的歌手現場感染力極強,而且時不時就能有讓人開口跪的效果。

“小酒窩,長睫毛。”

“是你最美的記號。”

“我每天睡不著。”

歌聲進入副歌部分,劉啟峰微微蹙眉。

由於沒有掌握切換其他共鳴位置的能力,也就是‘換聲技術’。

當情緒需要更強烈的表達時,就會有擠、憋、咬字不對勁的狀況,顯得侷促、僵硬。

這就像早期周杰倫硬頂高音的方式——那倚仗的是頂級的嗓音天賦,常人難以模仿。

“你不知道,你對我多麼重要。”

“有了你生命完整得剛好。”

劉啟峰想起前世看她的劇,在需要聲嘶力竭的橋段,也常因發聲方式導致臺詞變形,削弱了表演的感染力——畢竟臺詞功底也是演技的一部分。

……

“合:小酒窩,長睫毛。”

“迷人的無可救藥。”

劉啟峰突然加入合唱,出乎劉藝菲的意料,瞬間使得她的氣息有些亂,當即停下調整聽著他唱。

“男:我放慢了步調。”

“感覺像是喝醉了。”

對於這種低難度歌曲,劉啟峰都不需要開嗓試音,張嘴就立馬找到音準。

“合:終於找到。”

“心有靈犀的美好”

“一輩子暖暖的好”

“我永遠愛你到老”

劉藝菲調整好氣息,一起完成了最後的合唱。

心裡卻湧起一陣沮喪,劉啟峰那幾句沉穩而富有磁性的獨唱,像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她演唱上的不足。

她不是不懂音樂,耳朵能分辨出好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