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
“期待峰子的電影!”
“峰子算是說到我心坎裡了!整天趕通告刷臉的算什麼音樂人!”
“[在音樂裡,從未分開]——這句話太戳了!歌曲迴圈就是最好的陪伴,比尬聊的見面會更走心!”
不少藝術愛好者也支援劉啟峰的想法:
“終於有人敢說‘過度曝光會嚴重稀釋創作才華’了!這才是真正搞藝術的態度!”
對於節目中的言論,自然不缺少質疑反對的聲音:
“道理都懂,但專輯買了,連個面都見不著?‘劉起瘋’不覺得太高高在上了嗎?”
“專注音樂創作可以,‘劉起瘋’跑去拍電影也叫專注音樂?”
“說白了就是懶,找那麼多文藝藉口…”
【宋阻德:“許多人問我怎麼看,其實都是藉口罷了,‘劉起瘋’私底下是個癮君子,所以才不能長期出現在公眾眼裡。不是我故意抨擊他,我只是敢實話實說而已!”】
……
“咔,這條過了。”
站起身喊了一句,劉啟峰接著走到王保強旁慎重的說道:“保強,你確定要真喝?別勉強,這個鏡頭可以剪輯,安全為主!”
王保強露出兩排牙齒,嘿嘿笑道:“沒問題劉導,我能喝完。”
所幸,接下來喝牛奶的那個長鏡頭一次成功,劉啟峰看了看時間宣佈收工。
這幾天,劉啟峰依舊雷打不動的待在劇組,李林隨時彙報外界的情況。沒有透露電影資訊的情況下,記者狗仔都摸不到他的蹤跡。
晚上劉啟峰則會自己關注目前的輿論,翻看網友對於自己節目中言論的接受程度如何。
打造人設最初的啟發,是來自市場對限量版唱片反饋情況,從而產生的聯想。
對於是否丟擲這個人設,劉啟峰思考再三還是覺得利大於弊。
如果能得到廣泛傳播和一定認可度,可以和依賴曝光的普通明星形成顯著區隔,獲得更大的自主權。
這在娛樂圈雖然罕見,但也並非沒有例子。
最顯著的代表就是王霏的‘高冷天后’形象,往往其出現地方就是焦點,王霏的形象是源自她的性格處事、再加上長積月累所形成。
劉啟峰的特殊在於,他是主動構建出一個形象,合理利用導演幕後身份的特殊性完成‘神隱’。
商業領域裡。
利用神秘感和稀缺性來刺激市場需求是一種常見的營銷策略。
奢侈品、珠寶、腕錶、汽車,乃至限量購買、限時折扣等等都不外如是。
事實上,普通明星於普通人眼中,就是一種‘奢侈品’。
劉啟峰要打造的,是明星中的明星!
圈裡‘奢侈’的私人生活,大眾眼中的‘啟明星’,他都要!
,
營造神秘感和稀缺性刺激市場,加強對其‘下次露面’及‘下個作品’的渴望。
關鍵就在於,後續能否用過硬的作品和形象的打造,將這份期待轉化為長久忠誠,而非一時的好奇。
否則免不了被冠以‘江郎才盡’、‘故弄玄虛’。
就劉啟峰這幾天觀察下來,網民們對此事的態度不算太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