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2006起風了

第24章 活埋開機

回到學校沒幾天,劉啟峰就收到華納打款到賬的訊息,便通知李林召集劇組。

《活埋》劇組除了由學校出面招的一批年輕人,其餘崗位則在田壯壯介紹下,透過中影的人員補充。

沒有開機紅綢,沒有透露給媒體。一部臺前幕後全是學院派、不折不扣的北影電影正式開機。

(北京電影製片廠在1999年併入中影集團,成為中影影片生產掛名的單位。)

《活埋》劇組。

逼仄的坑洞裡,黃博臉上的沙礫被汗黏成溝壑。監視器後劉啟峰的聲音打破片場的寂靜:

“咔!休息一下,黃博你剛才的情緒不對,缺氧的絕望感不是歇斯底里!是‘抽絲剝繭’!是那種慢慢‘滲透’骨髓的感覺!”

“劉導,不好意思,我去調整一下。”黃博神情略有所思,全身粘滿沙石自顧自到一旁翻起泛黃的劇本。

拍攝過程比想象中困難不少,現階段的黃博並不能讓劉啟峰滿意。所幸,還在他預期之內,黃博自身形象與角色的契合度彌補很多。

演技,這種非量化指標。太具主觀性、動態性。

做非量化指標的評估方案時,可以使用窮舉法列出儘可能多的方案,然後選擇最合適的一個,聽起來就像是拍戲。

只要相差不是天壤之別,劉啟峰都有把握在一遍遍NG中把質量打磨出來,正如某人在錄音棚一個字一個字的錄音。

這還需要導演有大眾審美、有調教的意願,以及演員配合和資方包容,缺一不可。

當然,這只是劉啟峰胡思亂想產生的想法。

畢竟,電影拍攝往往強調即興創作和靈感乍現,演員和導演根據現場的感覺和互動隨時調整拍攝。

如果真的完全按這種做法!

那他就是另一個墨鏡王!

趁著休息,一旁擔任劇組製片的李林用慎重的語氣說道:“啟峰,以這幾天拍攝的廢片率,可能會超出我們的預計,成本可能超出預算。”

劉啟峰第一次正式拍片、以及魔改後沒有參照。的確給他很大的壓力,每一幕都務必精益求精。

“我明白李哥!這也是我不加入‘中影青年扶持計劃’的原因,我可不想受人節制!你放心,我已經做好追加投資的預期。”

李林聽罷點點頭,語氣輕鬆道:“你有打算就行,我們是第一次,劇組還有許多都是學生,只是進度慢一點也不是大事。”

劉啟峰微微頷首,向他問道:“前些天給你那個劇本現在怎麼樣?”

“本子已經透過稽核。徐、王二人,已經答應出演。”李林簡潔回他一遍,然後說道:

“徐爭的片酬是30萬;至於王保強,我查到他最近電視劇片酬是9萬,給他報價是10萬!”

聽到一切辦妥,劉啟峰神情放鬆,調笑道:“那一部商業片,難度不會太大。李哥!我發現你製片工作做的可以啊,要不你轉行到‘微風’?”

李林目光閃過一絲遲疑,搖搖頭:“我也是第一次從事影視圈,你只是沒看我手忙腳亂的時候,我還是抓緊幫你找個專業的人吧。”

拍攝一天,劇組收工。

劉啟峰乘著李林的車正在回家的路上,這時,電話打了進來,劉啟峰拿起電話,嘴裡招呼道:

“盧叔,好久沒見了,哪天到您辦公室喝茶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