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月裡的魔術師

第672章 美(4k)

“不管怎麼說,”他重新組織語言,聲音恢復了慣常的冷靜。

“所謂的魔術,到頭來都是為了到達那裡的副產物——沒錯。當然,能夠接觸超常、達到超人境界本身,就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

他承認著魔術帶來的力量感,“正因為人類生而弱小,才會忍不住追求那樣的超乎常理。然而,”

他的語氣陡然加重,如同在陳述一條冰冷的鐵律,“究極的目標,終究不在那裡。”

他一句一句地堆疊著話語,像是在搭建一座通往虛無的階梯:

凡是現代的魔術師,大多都心知肚明——根源是無法到達的。

魔術本身,早已從神話時代的輝煌頂峰不斷衰退,如同一條逆流而上的河流,註定無法抵達源頭。

如今,據說可能是最後一人的第五名魔法使也在極東現身,通往根源的門扉,幾乎等同於徹底關閉了。

可是,即使如此……

魔術師們也無法放棄。

如果能夠放棄,從一開始,就不會踏上這條荊棘密佈、註定徒勞的道路。這份執著,早已刻入了他們的骨髓,融入了他們的靈魂。

“而巴魯葉雷塔,”間桐池的目光重新聚焦,帶著冰冷的審視,“就是為了到達那裡,選擇了‘美’這條道路的家門。”

“……道路?”愛爾奎特輕聲重複,這個詞對她而言,似乎承載了太多人類特有的執著與悲壯。

“嗯。”間桐池微微頷首,“這個你應該聽說過——原本,美感對人類來說,是一種生存所需的功能。”

他的話語如同開啟了塵封的歷史卷軸:

例如,法國拉斯科洞窟那些描繪野牛與狩獵場景的、充滿原始生命力的壁畫。

例如,在奧地利威倫多夫遺蹟發掘出的、那尊象徵豐饒與生命力的舊石器時代女性裸像(維倫多爾夫的維納斯)。

這些被稱為原始美術的作品們,以最質樸的方式,明示出人類與“美”之間那密不可分、如同呼吸般自然的關係。

“關於美的作用,魔術體系裡有一種觀點是這麼認為的——”

間桐池的聲音帶著一種傳授秘儀般的肅穆,“觀看美的事物,就是讓自身變美。”

“……讓自身……變美嗎?”

愛爾奎特惹人憐愛地皺起了她那金色的眉毛,這個觀點顯然超出了她基於本能的認知範圍,讓她感到純粹的困惑。

“呵呵呵。”間桐池難得地發出一聲低沉的笑,並非嘲諷,更像是對人類這種奇特邏輯的感慨。

“很奇怪吧?不過,我想你知道‘美術與文藝是靈魂糧食’這種說法吧?”

“……啊,是的。”愛爾奎特點頭,這個比喻似乎更容易理解一些。

“在根本上,似乎是同一件事。”間桐池解釋道,“根據某個傢伙所言,美術,在魔術視角下,本質上是一種‘共鳴咒術’。”

他刻意使用了這個魔術術語,“透過鑑賞美術,使本人的靈魂與靈性受到‘淨化’的感覺——這正是我們感受到的‘美’的真面目。一種靈魂層面的共鳴與提升。”

愛爾奎特像只理解了指令的小動物般,認真地點頭,金色的髮絲隨之晃動。

她思索了片刻,紅色的眼眸中閃爍著理解的光芒,緩緩開口,將話題推向了極致:

“那麼,如果有……‘究極之美’……”

“代表我們的靈魂說不定會一口氣提升到高次元。”

間桐池接過了她的話,語氣中帶著一種冰冷的邏輯推演。

“怎麼樣?在目睹了黃金公主之後,有覺得自己變成像樣一點的人類了嗎?”

他話鋒一轉,帶著一絲刻意的調侃,目光掃過愛爾奎特那毫無瑕疵的容顏,“不過,你的臉本來就很漂亮。”

“──請別提我的臉。”愛爾奎特幾乎是立刻回應,語氣帶著一種罕見的、近乎窘迫的堅決。

她微微別過臉,金色的長髮遮掩了瞬間的異樣。這個反應有些莫名,帶著一絲非人者對人類審美評判的微妙抗拒。

房間內陷入短暫的沉默。

月光透過薄紗窗簾,在昂貴的絲綢被面上投下朦朧的光斑。

間桐池靜靜地躺在無重力的床鋪上,感受著體內那份被極致舒適反襯得愈發清晰的沉重。

“……不過,”他忽然低語,聲音輕得如同嘆息,帶著一絲自嘲般的醒悟,“其實我會像這樣不禁大談關於美的話題……”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對面那座黑暗的月之塔,彷彿穿透了層層石壁,看到了那抹紫色的身影和那雙熔金凝銀的異色瞳眸,“……正是她這種魔術的作用吧。”

黃金公主蒂雅德拉的存在本身,就是巴魯葉雷塔“美之道路”的終極宣言。

她的“美”,不僅僅是一種視覺衝擊,更是一種強大無比的、強制性的“共鳴咒術”。

它迫使目睹者思考“美”,談論“美”,靈魂不由自主地試圖去理解、去靠近、去“淨化”——

這正是巴魯葉雷塔所追求的,透過“究極之美”撬動靈魂、接近根源的恐怖實驗。

連間桐池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這場宏大魔術的參與者與證明者。

“舉例來說,”他的聲音低沉,帶著一種近乎冷酷的清晰,“那就像……為一本書、一首詩深深感動,因此改變人生一樣。”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那種共鳴,那種靈魂被觸動、被重塑的力量,本身就蘊含著超乎尋常的魔力。”

隨即,他的語氣陡然加重,如同冰冷的錘擊,將黃金公主的存在置於這個比喻的頂端:

“但是,巴魯葉雷塔追求的‘究極之美’,其本質在於——如果能必定引發那種現象……”

他的話語在這裡刻意停頓,營造出一種令人窒息的沉重感。

“——那種即使在最出色的名作與最‘波長相符’的讀者之間,都極少發生的、可遇不可求的靈魂共振現象……”

“——如果能讓這種共鳴,成為目睹者無法逃避、必然發生的結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