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誰還去旅行啊

第43章 疍民

答案呼之欲出。

陳默嘴角上揚,肯定道:“這個唯一的口岸是要去寶島的原因吧?”

青朝藉著國姓爺的名義繼承了部分遺產,也就是寶島的歸屬權。

雖然有海禁,但是寶島是一個獨立的陸地,跟內陸往來只能坐船,所以廈門港就成了海禁裡唯一的合法口岸。

“誒喲,你這小夥子聰明啊!”大爺反覆看了陳默兩眼,稱讚道:“跟我孫子一樣。”

陳默嘴角一抽,眼神幽怨看著大爺。

大爺你這是誇我,還是罵我呢?

大爺也反應過來,覺得剛才的描述多少不太妥當,便轉移話題道:“咳咳,青朝海禁嘛,但是又不能跟寶島斷了聯絡,所以廈門港成為了一個特例。那時候被任命的官員都要從這裡登船前往寶島,而寶島府為了方便乾脆就在這裡建了一個辦事處,叫做【寶島公館】,也叫配料館驛,什麼軍餉軍糧、生活材料、信封包裹的啊,都是在廈門港和寶島之間運送。”

“大爺,那這個寶島公館保留下來了嗎?”陳默來了興趣,沙坡尾一堆文創店、藝術品店都是女孩子喜歡逛的,還不如去看看歷史!

“保留著啊。”

但是大爺的下一句話打破了陳默的念頭。

“但是沒開放,以後再看看會不會吧。”

“好吧……”

陳默也想了解廈門港和沙坡尾後面發生了什麼,像讀者一樣催更道:“大爺,那後面呢?”

大爺喝了口水,氣哼哼道:“落後就會捱打的咯!那時候被洋鬼子逼著廈門海禁開放,雖然是恥辱,但是廈門也開始發展起來,不過漁船和商船開始分開,玉沙坡就變成了所有漁船停放的地方。”

“等到小鬼子佔領過來,整個港口都慘了,死了不少疍民漁民,還是等到解放後才開始恢復。”

陳默聽到“疍民”這個詞,耳朵一動,不過想著大爺還在繼續說話,也就沒打斷。

“感謝政府啊,那時候五六十年代,祖輩都是疍民,正好到我出生的一代,在沙坡尾這裡有了家,變成了漁民,日子也有了盼頭。”

大爺頗有些感慨,回憶道:“而那時候的沙坡尾也換了個名字,叫【廈門港漁舟之家】,有專門的國營水產公司統一收購,我跟著我阿爸他們出海去抓巴浪魚啦,便宜呀,也就幾分錢。等我們漁船一回來,沙坡尾這邊就很熱鬧,旁邊的各種工廠直接收走了。”

“我們漁船多是一道回來的,整個港口堆積如山的漁獲啊!”大爺雙手比劃著,語氣十分誇張:“走上岸一看,路上全是大車小車,還有人拉肩扛的,可以說是半個廈門都動起來嘞。”

“80年代是我們沙坡尾漁民最好的時候,收入很高的!一個船長月收入高達萬元以上,漁民的月收入都有上千元,好多岸上的人都想來當漁民。”

“最多的時候,沙坡尾這一帶光是漁船就有近4000條!”

陳默聽著目瞪口呆。

八十年代一個月收入上萬元?

那可就是一個萬元戶啊!

這打魚也太賺錢了,別說當時的人,他聽了都怔住了。

不過陳默更關心的是另一個事情。

“大爺,您以前還是疍民啊?”

ps:查了好多沙坡尾的資料和一些採訪,耽擱了不少時間,不好意思。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