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陳嘉庚先生故居後,兩人前往集美大社戲臺。
一路上有許多老建築,
古厝,祠堂,戲臺,充滿了閩南氣息,還有好多咖啡店、各種文創小店,也很適合拍照。
“感覺這裡有點像島外版的沙坡尾。”陳默左顧右盼,然後點評道。
“確實,不過嘛~”
姜未晞眼睛像貓咪一樣微微眯著,很開心道:“這裡原住民更多,商業化還沒太嚴重,我更喜歡這兒!”
陳默很贊同的點點頭。
沙坡尾太新了,雖然也有原住民,但是像便利店大爺那般有故事的人越來越少了,不像集美大社這裡,隨處可見坐椅子上聊天的老奶奶和下棋的老爺爺,生活氣息十足。
除了嘈雜浮躁的電動車喇叭聲以外,一切都是生活忙碌美好的模樣。
如果說沙坡尾有一個漁港夢的話,那集美大社一定是閩南古厝的夢。
不過嘛,經過一處巷子時,旁邊房子破敗的程度讓他忍不住道:“整體都挺好的,就是房子有點破。”
“略略略~”姜未晞哼了一聲,不忿道:“破說明人文氣息濃郁,真要嶄新的話,你又不樂意了!”
陳默尷尬的摸了摸鼻子,別說,姜未晞這一番話還挺有道理的。
這也是許多遊客面臨的問題。
想要原生態吧,又嫌棄破舊、骯髒。
當地重建後,環境是好了,但是遊客又覺得商業化嚴重,沒有原生態的生活氣息了。
這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誒,這裡有賣炸鹹棗!”姜未晞一見到路邊有個阿姨在路邊擺攤賣著小吃,瞬間眼冒金星。
陳默只好快步跟上姜未晞,然後買了兩個炸鹹棗,價格倒是不貴,一個5元。
外皮糯嘰嘰的,充滿著閩南古早味的一個小吃。
味道還行,尤其是價格美好。
不像鼓浪嶼上面,又貴又不好吃,陳默還想起了那個跟遊客對罵的葉氏麻餈,建築和歷史完美,可惜景區經營環境太差了。
再一對比集美大社這裡,陳默好感飆升。
逛完集美大社,兩人來到南薰樓群。
這裡有幾棟中西合璧式風格的南洋建築樓,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是陳嘉庚先生為改善集美學村教育環境而興建的校舍建築群。
“你知道南燻樓名字由來嗎?”姜未晞問道。
“不知道。”陳默搖搖頭。
姜未晞道:“南燻二字出自《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陳嘉庚先生取這個名字的寓意是教育如和煦南風,滋養學子。”
“不愧是文化人。”
陳默嘴角彎出一個弧度,說道:“我倒是知道某人名字的由來。”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出自《詩經·蒹葭》,怎麼樣,我沒念錯吧?”講到最後,陳默擠眉弄眼道。
“……”姜未晞不自然道:“不是,你怎麼知道的?”
“拜託,這篇語文課本上背過好嗎?”陳默眉毛一挑,笑道:“早在我們剛認識的時候,你跟我講名字的時候我就猜到出處了。”
他手撐著下巴,欣賞道:“不過未晞這個名字挺好聽的,而且有內涵,還朗朗上口。”
“白露未晞”的字面意思是描繪秋日清晨露水未乾的自然景象,但也是對自然之美的捕捉,象徵純淨初心,未被蒸發汙染的晨露猶如赤子情懷。
“我爸是個鄉鎮老師,他就是教語文的。”姜未晞強擠出一個笑容,語氣失落道:“可惜查出心衰後,學校不讓他上課,他只能天天在家裡看書養病。”
“這……”
陳默真想抽自己兩巴掌,我他嗎的真該死啊!
哪壺不提開哪壺,這下把對方傷口給揭開了,原本的時間線上面,姜父只剩下三年左右的生命。
“咳咳,我嘴巴不會說話,怪我。”陳默真誠的道歉道。
“怎麼會怪你,”姜未晞搖搖頭:“你是我們一家的恩人,謝你都來不及。”
“叔叔肯定會好起來的!”
陳默不知道這時候該怎麼處理,只好轉移話題道:“馬上要日落了,我們快去十里長堤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