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誰還去旅行啊

第11章 無體育不清華,人民醫學家林巧稚

兩人逛了快半小時,在離開前,看到了一段振聾發聵的話。

“中國是一個最古老的國家的偉大的倖存者,它的面積有3913560平方英里,人口大約為四萬萬,全體人口都是羸弱或多病的,而且經歷著不衛生和不健康的生活條件。這是一塊人民生命不斷遭到疾病折磨的土地。啊,中國需要體育,就像一個結核病患者需要治療一樣。

——馬約翰《體育歷程十四年》,1920年2月。”

恐怕馬約翰教授也想不到,僅僅一百年的時間,這個國家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離開馬約翰紀念館後,兩人到龍頭路找了家不那麼宰客的餐廳吃了頓午餐。

人均200左右,就是味道著實一般。

下午的行程主要以“毓園”和“皓月園”為主,其他就是閒逛。

毓園(yuan),也叫林巧稚大夫紀念園,是為了紀念林巧稚大夫而建的,佔地5700平方米。

瞻仰完園中的漢白玉雕像,陳默二人步入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蹟展覽室。

林巧稚大夫的偉大無需多言,這位可是我國婦產科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被譽為“人民醫學家”,這個“人民”二字在近代可沒幾個能獲得此殊榮的!

“林大夫竟然也是鼓浪嶼人啊!”

前面的馬約翰教授就讓他震驚了,沒想到又遇到林巧稚大夫,一個鼓浪嶼才多少人,這人才比例真的太高了。

其中一行資訊,讓陳默咧嘴一笑。

“嘿,我竟然還是林大夫校友。”

“真嘟假嘟?”

“上面寫著啊:1921年,考入北平協和醫科學院(現北平協和醫學院),並於1929年獲得博士學位。同年,林巧稚成為北平協和醫院首位畢業留院的華夏女醫生。”

陳默理直氣壯道:“協和現在掛我們清華的牌子,也叫清華大學醫學部,怎麼不算校友呢?”

雖然掛著清華的牌子,但協和醫學院跟清華大學還是兩套系統,屬於合作關係。

有意思的是,協和的學生可以刷學生卡進入清華,反倒是清華的學生不能刷校園卡進入協和。

“你要這麼說,也算吧……”

姜未晞有點繞迷糊了,好像陳默說得也有道理?

兩人繼續參觀,越是看到林大夫的事蹟,越是感動。

林巧稚大夫堅持在崗位上六十多年,在她去世前5年,被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心臟病不斷折磨,甚至逝世的前一天晚上還親手接生了6個嬰兒!

要知道,那時的林大夫高齡82!

尤其是林大夫所處的時代,婦產科技術遠不如今日,嬰兒的夭折率非常高,林大夫卻用一生的時間接生了5萬多名新生兒,被譽為“萬嬰之母”。

接生彷彿是她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早已印入林大夫的骨子裡。

即便是生命的最後一刻,陷入昏迷中的林大夫留在世間最後的聲音也是“產鉗!產鉗!”

看到產鉗那裡,陳默動容。

一旁的姜未晞眼眶泛紅,敬佩道:“林大夫真的是詮釋了一生只做一件事,做一件平凡而偉大的事!”

陳默深以為然,緩緩撥出一口濁氣。

“我感覺鼓浪嶼之行,光是毓園就值了!”

兩人參觀完生平事蹟展覽室,在準備離開前,意外注意到一個草叢中的書本雕像,很不顯眼。

上面寫著一句話,是林巧稚大夫的墓誌銘。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場所便是病房,存在的價值就是醫治病人。——林巧稚”

陳默佇立在雕像前,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或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