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誰還去旅行啊

第73章 徽派建築or贛派建築?

感覺腦袋漲知識的許星晚重新打量著眼前的馬頭牆建築,目瞪口呆道:“那這……這個算徽派還是贛派?”

“應該算贛派吧。”陳默摸了摸鼻子道。

但是當兩人多走了點路,發現剛才那個青磚馬頭牆是極少數,大多數嶄新點的“仿古”建築都是白壁馬頭牆。

(南京夫子廟)

“所以剛才那個青磚比較破敗點的是混進來的異類咯?”許星晚眉眼彎彎,忍不住打趣道。

“看樣子是的。”陳默無奈,可能那建築的祖輩是贛省人吧。

許星晚又想到了什麼,好奇問道:“可是我記得上饒婺源不也是徽派建築嗎?”

陳默尷尬道:“婺源是後面劃給上饒的,在以前屬於古徽州府文化圈。”

一提及婺源,上饒的網友和黃山網友經常吵架,一個說以前是他們的,一個說現在是我們的。

“這樣子啊,以前沒注意,還以為看到馬頭牆都是徽派建築。”

說著,許星晚嘿嘿一笑,補刀道:“不過我還是覺得白壁馬頭牆更好看~”

陳默吐血,作為贛省人他真的很想維護,可也不能說出違心的話,苦笑道:“沒辦法,畢竟黑白色經典。”

至於造成一個青磚一個白壁的原因很簡單,皖省山地多,難以獲取優質的黏土來燒製細膩的磚塊,當地人便選擇使用白石粉進行塗抹;而贛省優質黏土多,磚質量上乘,不然也不會出現瓷都上饒。

但以現代人審美來看,確實是徽派建築直觀上更美些。

兩人走著,來到科舉博物館,門票一人50元。

共分為北館和南館,重點是北館,其實就是在江南貢院的基礎上建築而成的。

始建於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起初為縣學、府學考試場所,入清以後,成為蘇省、皖省兩地鄉試的考場。

陳默最掛念的還是北館一樓的號舍區。

看著眼前一個個如同集裝箱式的格子間,陳默和許星晚人都麻了。

旁邊還有介紹,每間號舍高2米、深1.33米、寬1米。

鄉試連續3場,每場3天,考試一共9天6夜,考試、吃飯、睡覺都在小小的格子間裡進行,甚至運氣不好分為號舍的尾部還有糞桶伴隨。

“想想還是現代幸福啊。”

許星晚看著號舍,一想到古人在這裡考試的場景,敬佩道:“9天都待在這裡,得多煎熬啊?”

陳默深以為然道:“要不怎麼說每考一次試都得脫一層皮。”

親眼看到這個考場,陳默真的能理解為什麼有些考生考著考著人就瘋了。

這麼狹窄的空間,加上壓力大,題目也難,逼瘋人完全可能。

許星晚好奇問道:“這個晚上要怎麼睡覺?”

“看到這兩塊板子沒?”陳默指著上面那塊大木板道:“白天的時候在上面考試,等晚上就取下來跟下面那塊木板拼在一起當床板。”

“可這長度也很短吧?”許星晚比劃了一番,愣愣出神。

“那就不知道了。”

陳默搖頭,胡亂猜測道:“可能蜷縮著睡?也可能伸直把腳露在外面睡?”

“要不怎麼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相比現在的高考,古代的科舉考試那才叫真正的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

首先得透過縣試、府試、院試三輪童生考,再闖鄉試、會試、殿試。

僅有極少數人能夠脫穎而出,獲得功名。

大多數耗費了二三十年的光陰,最終只能空悲切,白了少年頭。

ps:已修改好,抱歉。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