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誰還去旅行啊

第77章 法國梧桐?不,是懸鈴木!

“法國梧桐不是梧桐樹嗎?”

要不是許星晚是南京本地土著,換成別人這麼說,他肯定嗤之以鼻。

法國梧桐,聽名字就知道了,不就是法國品種的梧桐樹?

這個不僅是陳默的知識盲區,甚至是絕大多數人的知識盲區。

正好兩人走到觀光車上車點,等候間,許星晚闡述道:“傳說裡面,鳳棲梧桐,但這裡的梧桐是我們華夏本土的梧桐樹,是錦葵科梧桐屬。”

“而法國梧桐實際上是叫做懸鈴木,懸鈴木科懸鈴木屬,簡單說都叫做梧桐,但親緣關係非常遙遠,連近親都不是。”

“啊?”

陳默聽了大為震驚,頭髮發癢,感覺要漲腦子了。

剛想繼續發問,見觀光車來了先入座後,才繼續對許星晚問道:“那樣子感覺都差不多,怎麼去區分本土梧桐和法國梧桐呢?”

“其實很簡單,咱們國家的梧桐樹是不會長那個會飛毛的球果,長球果一律是外國的梧桐,也就是懸鈴木。”

車子啟動,許星晚的秀髮被炎熱的夏風吹拂起來,她用手遮擋住陽光,繼續道:“懸鈴木有三個品種,可以根據球果數量進行分類:一球懸鈴木(美國梧桐)、二球懸鈴木(英國梧桐)和三球懸鈴木(法國梧桐)。”

陳默聽懂了,表示道:“那也就說,南京四處可見的都是三球懸鈴木?”

然而,許星晚搖頭道:“錯了,實則是二球懸鈴木居多,摻雜些一球懸鈴木。”

陳默頓覺不對勁,皺著眉道:“不對啊,法國梧桐不是三球懸鈴木嗎?二球懸鈴木不是英國梧桐嗎?”

“是啊,”許星晚頓了頓,這個問題還是她當初無意中查到的,後面花了不少時間去查閱資料,才發現大家竟然都陷入了一種誤解中。

再加上自媒體對蔣宋二人愛情的吹捧,在這認知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前面我不是說了嗎?南京的梧桐樹壓根就不是老蔣建的,準確說有三個建設時期,第一個時期是1872年,法國人在上海法租界的霞飛路(現今的淮海中路)將懸鈴木(主要為一球和二球懸鈴木)作為行道樹大量栽植,當時的國人第一次見到這種樹,覺得葉子和梧桐挺像的,又因為是法國人引進的,因此稱為【法國梧桐】。”

“實際上,這個懸鈴木是原產地英國的二球懸鈴木,完全就是一個誤解。”

每次提及到這點,許星晚都哭笑不得。

因為是法國人引進的,所以叫法國梧桐,可人家名字是英國產的二球懸鈴木。

陳默聽得津津有味,比上課有意思多了,繼續追問道:“那第二個時期呢?”

“第二個時期,就是經常被自媒體吹噓的蔣宋愛情故事,實際上我查過不少資料,沒有一個權威的官方機構報告過而且美齡宮的建設時期是1931年,建成是1934年,比較靠譜的說法是為了迎接孫先生靈柩奉安中山陵,市政在鐘山這一帶主幹道栽種約2萬棵懸鈴木,時任總理陵園管委會園林組主任傅煥光主導了這一工程,被譽為法桐之父。”

“至於第三個時期,這裡才是最重要的,聽我奶奶說,南京城的絕大多部分的‘梧桐樹’也就是懸鈴木,都是解放後劉伯承元帥擔任NJ市長的時候,帶領軍民栽種的。”

許星晚說著,語氣有些鳴不平:“你網上找一些民國時期的老照片就會發現,不光南京城,連鐘山這一片實際上樹木覆蓋率有限,可以說都是劉帥的功勞,跟蔣光頭有個屁的關係啊?”

陳默基本明白了,也就說早期的引進是法國人乾的,主要覆蓋地區是法租界;小規模的栽種是與孫先生奉安大典直接相關,主要覆蓋地區是鐘山(當時為紫金山);真正覆蓋全城的栽種是解放後劉帥帶領的。

傳到現在,就變成了蔣光頭為了表示對宋美齡的喜愛,投其所好,把全城種滿法國梧桐樹。

這個文案他還真的看過,什麼“城是南京城,樹是梧桐樹。一句梧桐美,種滿南京城”,感情是造謠啊?!

陳默黑著臉,為劉帥憤憤不平,還不等他開口,同車有幾個遊客,其中兩三個人按捺不住開罵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