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諫成聖下,大明死諫官!

第24章 葉言的瘋狂思考,我是大好官!

御書房偏殿,朱元璋已經換下了沉重的朝服,只著一身常服,斜倚在軟榻上批示奏摺。

太子朱標垂手侍立一旁,神色恭敬中帶著思索。

“標兒,今兒這出戏,看得明白嗎?”

許久後,朱元璋的聲音才出現,也聽不出喜怒。

朱標躬身道:“回父皇,兒臣以為,葉言與李魁看似爭執,實則……殊途同歸!皆是為父皇整肅吏治,暢通選才之路而諫。”

“哼,殊途同歸?”朱元璋嘴角扯出一絲冷笑,手中批示的奏摺被他拍在桌上。

“咱不信你看不出來,葉言那小子,滑頭得很!什麼互舉?他就是給咱遞了一把快刀!也知道那樣說,咱會接受不提,也喜歡這招的陰損,讓那些狗官們互相盯著、互相揭發,最後把脖子主動伸到咱鍘刀下的快刀!”

他說的很生氣,可看起來卻相當的自得,甚至坐直身體後,再看自己這心愛的大兒子。

“標兒啊,所以他這法子是損,但有效!”他看向窗外,看向各自回家的百官方向,“只要把這舉薦的名單給咱造冊而出,誰舉了誰,清清楚楚……日後哪個人被舉薦的出了事,咱順著藤就能摸到舉薦他的瓜!而李魁那傢伙喊打喊殺要連坐,是莽夫之勇,葉言這招,才是鈍刀子割肉,讓他們自個兒難受死呢!”

這一對話,才是葉言的目的,當真是讓自己不是去藏一輩子,而是想辦法讓皇帝覺得你重要,可是又不重要的能用。

這話的意思是……

朱標心中已經瞭然,不由點頭贊同道:“是父皇聖明!葉言此策名為互舉,實為互監、互制,百官若想舉薦,必先掂量被舉薦者是否經得起查,舉薦者自身是否擔得起責。”

他也看向窗外,也似乎看到了葉言分身的身影。

“相比之下,李魁這官員的連坐之議,雖未被父皇即刻採納,但懸而不決,亦是懸在他們頭頂的利劍,使其不敢妄舉庸才劣徒……如此,舉薦之路雖未絕,門檻卻已高如登天,非真正德才兼備者不敢受舉,亦無人敢輕易舉之。”

“正是!”老朱這才收回目光,臉上出現了絕對暢快的笑容。

“不過也別把葉言那小官想的太好,他只是把咱心裡那點彎彎繞,摸得透透的!他知道咱要什麼,知道咱怕什麼,更知道怎麼讓那些官油子難受……但咱就要這種官,這種會做人的才是咱最需要的!”

“父皇,那李魁他……”

“哼!他就是個糊塗官!雖是孤臣,但骨頭太硬,嘴也太臭……心是向著社稷不假,甚至他點出的結黨之弊,也是實情。”

突然一拍桌!

“但咱比他清楚,光靠堵舉薦的弊端,光靠殺,那就不是長久之計!張諫那狂徒雖然該死,但他臨死前吼的那句話,倒是在理……”

“所以父皇也贊同科舉制要高於舉薦的說法嗎?”

“當然!”老朱笑的有些奇怪,說話也很乾脆,“不然咱立國為什麼第一步就恢復科舉,咱自然是看書看的多了,知道這其中的彎彎道道……但舉薦也不能停,張諫那種官蠢的要死,咱殺他也是為堵住百官之口。”

可不嘛,必須要殺那個分身的,葉言也是心如明鏡。

你不殺,你要是真盡廢舉薦制了,百官、世家那可就完全不滿他老朱了,萬一那個愣頭青搞個譁變,圖啥啊!

“但,科舉當興!”

朱標精神一振,介面道:“父皇明鑑!舉薦之制,積弊千年,非嚴刑峻法所能根除……今日朝堂亂象,百官之惶然,皆因舉薦之路被葉、李二臣合力設下的重重關卡所阻,然我大明疆域萬里,豈能僅靠這被層層束縛?”

“正是要如張諫所言,‘以文章才學取士,以糊名謄錄絕私’才能選來重才,那接下來也必要把科舉好好辦下去。”

“是也。”朱元璋也緩緩點頭,但笑的就很奇怪了,“科舉啊,糊名謄錄是個不錯的想法,但實行下去……嗯,那言官還有一句咱很不滿,文章取士也未必是能吏,但總比那些靠著祖蔭、靠著鑽營爬上來的廢物強!標兒,你替咱擬個條陳,好好思量,這科舉……該怎麼搞!既要能選出真才實學,又得防著再出些只會空談的廢物!”

“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