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需要時間,去沉澱和鞏固,這一次,近乎於“涅槃”的收穫。
就在他享受著這難得的,悠閒時光時。
一個電話,如同一塊巨石,再次在他平靜的生活中,激起了萬丈波瀾。
電話是郭凡打來的。
他的聲音,帶著一種,壓抑不住的,極度的興奮和顫抖。
“杜玉!”
“成了!”
“我們……成了!”
杜玉的心,猛地一跳。
“郭導,你是說……”
“對!”郭凡的聲音,因為激動,甚至有些破音。
“《流浪地球》!後期,特效,所有的工作,全部完成了!”
“我看過完整的成片了!”
“我告訴你,它比我想象中,最牛逼的樣子,還要牛逼一百倍!”
“我們,真的做到了!”
“我們,真的要,開啟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紀元了!”
……
春節檔。
這個被譽為,中國電影市場,競爭最慘烈的“修羅場”。
無數大製作,大卡司的電影,在這裡擠得頭破血流。
而《流浪地球》,就像一個,沉默而又倔強的挑戰者,悄無聲息地,加入了這場戰局。
上映之前,它並不被看好。
“科幻”這個標籤,在中國電影市場,更像是一個“票房毒藥”。
無數次的,嘗試與失敗,已經讓觀眾和資本,都失去了信心。
更何況,它的主演,除了那位老牌的港星吳孟達之外,只有一個,剛剛在演藝圈嶄露頭角的新人——杜玉。
很多人都覺得,郭凡瘋了。
這個拍文藝片出身的導演,是想用一部,投資數億的科幻片,來完成一場,華麗的自殺。
然而。
當電影院的燈光,緩緩暗下。
當那句,充滿了機械質感的旁白,在黑暗中響起。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所有人都知道,他們錯了。
錯得,離譜。
大銀幕上,冰封的上海,停擺的“東方明珠”,如同史前巨獸骸骨般的,行星發動機。
那種,宏大而又絕望的,末日廢土美學,瞬間攥住了,所有觀眾的心臟。
當杜玉飾演的劉啟,穿著笨重的防護服,第一次出現在鏡頭前。
他眼神裡的,那種屬於少年的,叛逆、迷茫,與那末日背景下,依舊不肯熄滅的,一絲希望的火種,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觀眾們看到了一個,不同於以往任何,國產電影主角的形象。
他不是,高大全的英雄。
他會犯錯,會衝動,會和自己的父親頂撞。
但他也會,在最絕望的時刻,喊出那句,足以點燃整個宇宙的嘶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