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愣了一下:“你想就帶三千人就攻打隴右?”
曹休笑了:“子丹莫非在說笑?如今蜀賊在隴右已經勢成,三千人如何能打得下來,我卻沒有自大的毛病。”
曹真詫異的看著曹休,隨即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還記得曹休去東南之前,與自己見過一面,那時候的曹休是輔政大臣,如何的不可一世,如今卻變得沉穩了許多。
“文烈這樣說,我就放心了,陛下已經下詔調動兵馬到關中,等兵到,你我各領一軍,管教諸葛亮首尾不能相顧!”
曹休點點頭。
曹真卻繼續說道:“如今我在陳倉防備蜀賊,你且回長安坐鎮,如今世家步步緊逼,朝中沒有咱們宗室的重臣在,我不放心。”
曹休一怔:“子丹的意思是?”
曹真的話卻沒有說透,而是語重心長的說道:“文烈,在朝中,你是群臣之首,也是宗室重臣,有些話你能說,有些事你能做,而我卻不能,非是我不敢,實在是我不能!”
曹休心領神會:“這個我明白,我這就趕回長安去。”
曹真卻又說道:“你回去之後,一定要請陛下返回都城,若是等兵到了之後,你我兩路分兵而進,若有一支漢軍偷襲長安,陛下若在,你我回不回師?”
曹休一聽就明白了:“也好,我會盡量說服陛下儘快迴鑾的!”
曹真一把抓住曹休的手:“文烈,辛苦你了!”
曹休哈哈大笑:“子丹儘管放心就是了,有你我二人在,這大魏穩如泰山!”
……
大漢建興六年九月十八,漢中。
諸葛亮收到了冀縣軍議司發來的奏報,看完了奏報之後,諸葛亮卻笑了:“這個李曜,還算有些機靈,既然他要戲耍一下曹魏,我也不是不能配合。”
說著,卻在一張帛布上寫下了一句話,找出一個竹筒,將帛布塞了進去。
“來人。”
一名下人走了進來:“丞相。”
諸葛亮將手裡的竹筒遞給他,叮囑道:“此信送到軍議司洛陽分司去,不可耽誤!”
下人恭敬的接過竹筒,退出了大帳。
下人剛走,卻見楊儀卻進來了。
“丞相,剛剛接到密報,曹魏大司馬曹休已經從揚州返回了長安,或許與我大漢有關!”
諸葛亮聞言,眉頭卻是一皺:“曹休坐鎮揚州,應對東吳的威脅,如今他卻回到了長安?他有沒有帶兵回來?帶了多少兵馬?”
楊儀愣了一下,趕緊說道:“丞相,聽細作說,曹休帶了三千人馬回來,丞相問這個做甚?”
諸葛亮卻長嘆了一口氣:“若曹文烈孤身回來,那估計是東南方向,東吳擊敗了魏軍,可如今曹休還帶了三千兵回來,那就說明東南那邊,東吳八成是敗了。”
楊儀卻是不懂了,趕緊問道:“丞相這是何意?”
諸葛亮卻說道:“若是曹休敗了,曹休的所有兵力都要留守揚州諸地,怎會帶兵回來?若是曹休勝了,沒了東吳的威脅,他才能從揚州調兵回來!”
“原來如此!”楊儀恍然大悟,卻是說道:“丞相,曹休此來,必是為了隴右,你看,要不要再撥付一些兵馬去隴右?”
諸葛亮卻搖了搖頭:“不用了,曹魏就算想要動兵,沒有半年的時間是出不了兵的,半年之後,曹魏還能不能出兵還不一定呢!”
他的語氣之中似乎另有深意,楊儀也不敢多問,剛要出去,卻見姜維掀開簾子進來,臉上甚至還帶著一些笑意。
“丞相,冀縣長李曜派人給你送了一份厚禮。”
諸葛亮一怔,一個縣長給自己送什麼禮?再說了,自己身為大漢丞相,用得著你給我送禮嗎?
“送的何物?”
楊儀本來是要出去的,此時卻留了下來,這樣的場面可不是經常能見到的。
姜維沒有回答諸葛亮的話,而是讓人抬進來兩口箱子,然後開啟箱蓋。
諸葛亮定睛一看,卻見兩口箱子裡裝的好像是書一樣的東西。
他拿著鵝毛扇,走了過去,隨手拿起一本,正是禮記。
他隨手翻了幾頁,眉頭卻皺了起來。
“這書,似乎不是抄寫的?還有這紙,似乎也不是佐伯紙,也不是麻紙。”
姜維卻笑道:“丞相,我問了送禮的人,這紙是冀縣自己產的,名曰李公紙,這書也不是抄的,而是印的,就丞相手裡拿的這本禮記,就印了不下三千本!其餘書籍也印了不數千本,這箱子裡裝的就是冀縣能找到的所有書籍!”
諸葛亮聽完,也不置可否,而是放下了手裡的禮記,拿起了另外一本,卻是春秋。
楊儀一臉的不可置信,上前也拿起一本論語就翻看了起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