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第33章 因果報應

可又不敢表現出來,只能暗自生氣,又對午膳之前向烺哥兒求情的話追悔不已。

這個冊子被大臣們傳閱的話,只怕在大為驚詫之餘,又會激起千層波瀾。

但扣下不發,更為不妥,內閣與六部尚書都會疏言請求閱覽。

周皇后真是左右為難,思前想後,只得頗為無奈地尋求自己兒子的幫助。

“此事便由皇兒定奪吧,本宮支援便是!”

原本緊咬櫻唇的貝齒輕輕鬆開,母儀天下的皇后又恢復到之前端莊美麗的狀態。

憑藉血濃於水的親情關係,周皇后相信烺哥兒不會做出大義滅親的事情。

再說田貴妃的父親也牽扯其中,烺哥兒考慮到其中的利弊,多半也會手下留情。

朱慈烺是想先詢問一圈,徵求內閣、六部、三法司的意見,自己再後發制人。

不過轉念又一想,要是先被這群傢伙給僵住了,那自己豈不是被動了?

這裡面還有自己的便宜姥爺,所以還是先發制人為妙,省地過後還得往出摘。

朱慈烺看了看左右,下面的大臣們都在洗耳恭聽,暗地裡分明是在看好戲,便朗聲道:“今日乃本宮監國伊始,本不忍對勳臣刀兵相向,以致血濺京城。然國法明晰,若不懲處,實難平息眾怒。鑑於殿外勳臣所犯之罪,本宮以為,除陽武侯與三位國公外,其餘人等,不論爵位高低,一律貶為庶民,永不復錄。家丁遣散,府邸查封,所抄沒之家產,由東宮予以分配。陽武侯一家公然抗旨,罪大惡極,不可赦免,全家削首。英國公、定國公、成國公欺君罔上,罪首賜死,家眷充軍,不知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呀?”

不凌遲,不削首,不下獄,只是摘去一切頭銜,變成普通百姓,已經是對這群膽敢公然欺騙老子的傢伙最輕的處罰了。

對這些守財奴來說,拿走他們的錢,那就是要了他們的命,沒錢的日子恐怕比死了還難受,讓你們好好享受一下窮人的生活,是最嚴厲的懲罰了。

當然,也不會是徹徹底底的窮人,每月百十來兩的餬口銀子,還是可以得到了,但比起之前錦衣玉食的奢華生活,那就大相徑庭了,他們非得捶胸頓足不可。

有陽武侯在前面頂缸,後面迴旋的餘地就大多了,三隻國公的家眷也逃過死罪,可以苟活著了。便宜姥爺被劃歸罪責最輕的那批,沒被貶去要飯已經算是皇恩浩蕩了。

大臣們都在小心斟酌自己心中的詞句,省得一招不慎,惹得太子生氣,再把自己給致仕了,這可是太子一句話的事,而且已經這麼幹了。

現如今北方大亂,流寇肆虐,老家在北方各地的畿輔官員自然認為還是留在京師,能吃皇糧,比回家殫精竭慮要好得多。

哪怕保持沉默,也總比說多錯多要穩妥。所以只要太子不點自己的名字,還是靜觀其變為妙,說不定哪個自作聰明的傢伙就去自討苦吃了。

朱慈烺一看這場面,不禁想笑,這幫傢伙真是給自己致仕致害怕了,都展現出心有餘悸、努力自保的一副表情出來。

本宮不是昏君,可你們倒是有點庸碌之輩的意思……

既然這樣,那就只能點名了。

“都察院對本宮如此裁決可有異議?”

要是作為檢查機關的都察院對此沒有意見的話,那刑部那邊就可以磨刀了。

現在院子裡的空地上堆著上百萬兩銀子,可謂鐵證如山,被告沒有任何狡辯的可能。

左都御史鍾炌出列,施禮回稟:“啟稟太子殿下,僅需都察院派人核實備案便可,臣對殿下作此裁決並無異議。”

如果有,那也是處罰的輕了,按律應該都應該拖出去砍了,陽武侯得被凌遲才對。

考慮到裡面有國仗周奎,那是當今太子的姥爺,鍾炌也就沒有小題大做。

作為都察院的兩個一把手,右都御史商周祚隨後疏言:“臣複議,都察院今明便會盡快上奏,定不會令殿下久候。”

這位小太子可是個急脾氣,若是拖延多日,保不齊又得對群臣大發雷霆,被黃口小孩罵了,那也是捱罵,大家心裡都不會好受。

更何況此案證據確鑿,那三位自以為是的國公欺負太子年幼,居然在朝堂上留下把柄,可謂愚蠢至極,這下根本就不可能翻案了。

在場的群臣全都是證人,還有白紙黑字的憑據,加上外面那堆金山銀山,都察院走個流程就行了,餘下就是太子與刑部之間的事情了。

“嗯,如此便好,那刑部呢?”

只要搞定了都察院,刑部就是負責行刑與發配,看來今天算是可以給“黃豆公”一個報應了。

窮到吃黃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