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諸位愛卿無人可保濟南之安危,那本宮就當諸位愛卿同意遷移首府至掖縣了。北線兩城,由張國維與王一鶚監督興建。南線築城之事,還須諸位愛卿立刻商議,完畢之後,今天的朝會就可以結束了,明天巳時繼續!從今往後,每週上朝五天。若事務較少,則上午即可結束。若事務較多,則順延至下午。”
至於午餐具體吃什麼,那就要看老子的心情了,如果被你們給懟壞了,大家就等著吃炒黃豆吧……
朝臣們沒想到太子居然做出如此決定,真是讓大家始料未及。
因為這位小太子的爺爺(萬曆)不愛上朝,大爺(天啟)也不愛上朝。
其父崇禎雖算是勤政懇談,卻難以與群臣爭吵中佔得上風。
太子監國第一天,便展示出特立獨行的一面,真可謂英雄出少年啊。
朱慈烺靜觀下面的反應,心忖:怎麼樣?以後大家天天上朝,天天來懟,咱們君臣懟成一片,多麼開心啊!咱大懟朝真是欣欣向榮啊~!
依今天的情況來看,往後朝會應該是一事多懟,每事必懟,努努力的話可以懟出亞洲,懟向世界了!
太子所想之事,朝臣們是不太清楚的,但天天上朝的話,三品以上的官員還好說,可以在殿內納涼,三品以下的就苦了,就這麼一天,他們便被曬得眼冒金星了。
天天來曬,不出半個月,大家非得被曬成烏雞不可。你要是在奉天門侯著,那太監在皇極殿喊話,你根本就聽不清,讓人家大老遠跑過來請你,那就更不可能了。
眼下大家還沒時間想太多休息的事情,因為太子已經吩咐王承恩將一副偌大的山東地圖安裝到一個支架上了,好讓群臣商議在山東南部沿海地區築城之事。
“戶部打算支應銀兩幾何?諸位愛卿有打算興建城池幾座呀?”
反正老子佔了北面的金礦,現在就等著看你們在南邊狗咬狗了。
大家雖說關心濟南的安危,不過在可以提供數百萬兩銀子的鹽田面前,首府也就變成雞肋了。再說太子已經發話了,濟南的命運是註定了的事情。
兵部尚書陳新甲從防禦角度出發,首先直抒己見:“啟稟殿下,依臣看來,山東南部沿海一線極長,若要監管起來方便得當,須在此六處築城,即便不是新建,也應擴建原有城池。在平時可以監管鹽田耕作情況,在戰時也便於收留鹽農,確保百姓之安危。若是築城太少,則起不到應有之作用。”
陳新甲雖是首府薛國觀提攜上來的,可絕對不是什麼混吃等死就酒囊飯袋,正相反,其專業技能很強,對於軍務之事瞭然於胸,分析內憂外患的水平並不比楊嗣昌低。
山東南部沿海如此之長,只築城兩三座未免過於單薄,所轄區域拉長的話,也難以起到監管的效果。要想讓這些沿海城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須增加數量才行。
如果戶部有財力的話,陳新甲希望在南部沿海地帶,凡是重要節點,皆應構築堅固城池。防患於未然,總比亡羊補牢要強得多,這錢也不算百花,鹽田耕作一年便可收回成本。
戶部尚書李待問倒是理解這位同僚的策略,可依然苦笑道:“大司馬(兵部尚書的別稱)設想甚妙,可難以實施。只因太倉之情況已是世人皆知,至多能拿出一百萬兩銀子築城,若是再多,恐力有不殆。”
之前查抄了勳貴們的家產,金銀都可以歸入太倉,可軍餉才是戶部最大的開銷,動輒十數乃至數十萬兩的餉銀,各地月月催撥,真是令人頭痛不已。
太子剛剛免了北方各地的三餉之稅,這時候又要賑濟山東災民,雖說是“以工代賑”,可實質還不是需要從太倉撥發大量銀兩,只不過賑濟的形式換個樣式罷了。
李待問的態度很明確,戶部就掏一百萬兩銀子,你們怎麼花、怎麼築都行。想獲得更多的撥款,諸位就去找太子索要吧,反正戶部是沒錢了。
理論上兵部與戶部的目標是矛盾的,兵部希望築城越多越好,這樣可以憑堅城拒敵。戶部則希望花錢越少越好,最好不花錢,因為太倉實在沒多少存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