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第85章 為官七點

馮銓意識到時機已經成熟,就差最後一哆嗦了,左右看了看,沒發現附近有人,便立刻揭開自己的底牌:“倘若首輔有意提攜,在下願奉上白銀萬兩,以表寸心!”

趁著太子監國的當口,現在灑出去的銀子,甭管多少,以後還能收回來,眼下如果捨不得,只怕此生便再無出頭之日了。

這麼一說,薛國觀心裡便有了底,徐徐客氣道:“你我交情甚深,伯衡斷不必如此,今日朝廷便有都察院右都御史、禮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位出缺,伯衡若是有意,明日早朝,我便疏言與太子殿下如何?”

六部與都察院首腦皆為二品,萬兩銀子已經達到薛國觀的二品標價了,要是少一半銀子的話,那就只能讓對方挑三品的各部侍郎或者大理寺卿了。

在大明各地,買賣官職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一任巡撫沒有五千兩銀子是不可能得到的,若是赴江南任職,還要加價才行。對比起來,六部尚書僅須一萬兩銀子,當真不貴。

不能讓首輔坐等,這些職位在馮銓的腦海裡飛快地轉了一遍,很快就鎖定了一個還算熟悉的位子,便做出選擇:“在下此前曾在禮部任職,對任內事務還算是熟門熟路,在下能力淺薄,頭腦愚鈍,若是能得首輔提攜,已然感激不盡,今後定當遵從!”

當年在九千歲的幫助下,馮銓不到三十歲便被擢升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步入朝廷輔臣之列,堪稱震驚朝野,連薛國觀都側目不已。

如今對方雖說收了自己一大把銀子,可將這些要職都攤開任憑自己選擇,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自己一介草珉,面對首輔再提出額外要求,便是非分之想了。

一次落袋萬兩,還得到了一個能力還算不錯的外援,薛國觀心情也很愉悅,明白了對方選定了禮部尚書一職,微笑道:“哪裡,哪裡,伯衡過謙了。若是奏疏順利,幸得殿下聖裁,你我二人便會同朝為官,理應互相勉勵,攜手供進。來,當須滿飲此杯!”

馮銓清楚薛國觀現任內閣首輔要職,絕不會用出缺的事情來誆騙自己,真要猶如其所說之情況,那自己官復原職的事情便是板上釘釘,絕無差池了。

太子年幼,朝廷大小事務自然由首輔定奪,若能緊跟首輔,憑藉昔日之故交,自己定會坐收漁利,想到這裡,馮銓不禁心花怒放,滿臉諂媚地與首輔舉杯相慶。

薛國觀覺得還是有必要提醒一下這位還不知道朝廷當下情形的同僚,免得第一天上朝便得罪太子:“只是伯衡入朝為官,當須小心一二!”

馮銓立馬錶現出一副虛心受教的模樣:“若得首輔點撥,在下自當銘記於心!”

“那本官便將朝廷當下之玄妙說與你聽,切忌不可外傳!”

“在下心領神會,以全家性命擔保,決計不會外洩!”

“那便好!其一,不可反對皇后殿下上朝聽政。其二,不可批駁太子殿下重用廠衛。其三,不可置疑太子殿下實施之政令。其四,不可嘲諷太子殿下發明之器物!其五,不可為抄家之人說情!其六,你也看到了!”

“……”

“記住這六點,便可為官。如若不然,遲早會遭殺身之禍!”

“……”

“還有一點,伯衡務必要記住,切莫認為太子年幼可欺!”

“……”

馮銓對故交能夠與其推心置腹的“商談”感激不盡,言語之間雖有勸誡或警告的意味,但對多年不涉足仕途,更不明朝政的馮銓來說無疑是彌足珍貴的。

從古至今,數千年來,為官之道便是先站隊、後發言、少留把柄、多拍馬屁,而站隊的前提條件便是須要對當下的朝廷形勢瞭如指掌,洞若觀火,否則便會成為政敵攻擊的目標。

有了首輔的善意提醒,馮銓自然可以事半功倍,省去諸多揣測與思索的過程,那猶如字字珠璣的“七點建議”可是老謀深算的首輔用這兩天的經驗教訓總結出來的,更是會讓馮銓受益匪淺。

薛國觀是出於好意,更是出於私心,如果馮銓一如既往,能夠像當年一般幹練懂事的話,若是內閣有人不聽自己的“勸告”,恣意與太子作對,便可以用馮銓頂替該人,以除後患,免得有汙聖聰。

從兩人交談來看,薛國觀認為起碼在待人接物方面,馮銓並不遜於魏照乘與姚明恭,話裡話外都對自己展現出無比的謙卑與恭順,抑或比某些伺機向太子發難的內閣成員還要從善如流。

倘若內閣那四位打算坐享其成,並不願意到自己府邸前來“拜會”的話,薛國觀也開始著手準備一個備用方案,即用其他人來換掉這些企圖省下幾千兩銀子的吝嗇鬼。

“父親,次輔張四知到了!”

“……先讓他在偏廳稍候!”

看來還有真有明白事理的人,只要不是空著手來的就行,薛國觀在心裡暗爽不已,悠哉遊哉在盤算著又能落袋幾何。按照每人五千兩來計算,光是內閣四人,就要奉上紋銀兩萬兩。

他溫體仁何德何能,在政事上碌碌無為,僅憑敷衍誆騙之伎倆,便討得聖眷,在這羨煞朝臣的肥差上一干就是八年,自己若是如此這般,又未嘗不可重溫舊夢?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