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有爵位的貴族,下到尋常百姓,有車的開車,沒車的騎馬,甚至還有不少人步行也要離開這座即將被炮火覆蓋的城市的。
通往哈馬丹的公路上,出現了一條長達幾十公里的移動長龍,大家只能不停地祈禱明軍不要在這個時候發動空襲……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大明陸軍聯手海軍,已經控制了百分之九十的海岸線,以及一半左右的陸地面積。
波斯的面積也不小,在短時間內佔領波斯全境的想法多少有些不切實際。
只要穩紮穩打,逐步壓縮對方的活動空間,並殺傷其有生力量,將其滅國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作為曾經與大明比較友好的國家,如今落到這個地步,又能怨誰呢?
給臉不要,一門心思地作死,朱慈烺也只能滿足侯賽因的心願了。
跟侯賽因比起來,易卜拉辛與路易十四都算是識時務的俊傑了!
以前有利奧波德父子作死,如今又蹦出來侯賽因,這也算是人才輩出了……
鑑於英一軍與西一軍剛剛跟波斯主力大戰了一場,向德黑蘭方向推進的任務,張謊言就交給了俄一軍與印一軍,剛好對該城進行鉗形攻勢。
這兩支部隊所使用的主戰坦克都有T-90,若是需要維修,也便於零部件的更換,更重要的是,步兵數量都是英軍與西軍的兩倍。
然而根據偵察機的報告,對方炸燬了納馬克湖的大壩,導致湖水已經覆蓋了通往德黑蘭的東側所有道路。
兩支裝甲部隊無法硬闖氾濫地區,只能向北繞路,不過也需要突破敵軍新構築的防線。
在此時還有一個好訊息,那就是大明海軍裡海艦隊已經從阿莫勒登陸。
只要翻越厄爾布魯士山,便可以直擊德黑蘭了。
壞訊息是收到阿莫勒失守訊息的波斯軍隊,已經炸燬了從阿莫勒通往德黑蘭的山間公路。
大明王師倒是裝備了大量的直升機,翻山越嶺自然不是問題,但如此一來便等於只能投送輕裝步兵了。
哪怕是輕型坦克,也無法從一堆障礙物面前透過,只能等到清障結束才能動身。
德黑蘭是都城,通往裡海沿岸城市的公路當然不止這一條。
故而大明王師特種部隊的任務就是儘快探明附近究竟哪條公路還能用,並且立即上報。
經過一番偵察,初步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通往德黑蘭的所有山口公路全部被波斯軍隊給炸斷了。
想要短時間內清理出一條可供裝甲部隊透過的道路是不太現實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從恩澤里港繞過厄爾布魯士山,再直擊德黑蘭。
繞路是肯定要多花時間的,但眼下這種情況不繞路也不行了。
用直升機運輸步兵去襲擊對方重兵把守的都城,無疑是送死的。
張煌言不會如此愚蠢,每個士兵都是寶貴的,即使需要犧牲,也必須有價值才行。
尤其是在己方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完全沒必要這麼做。
穩紮穩打,徐徐推進,逐步壓縮對方的生存空間才是王道。
對身經百戰的大明將領來說,這點問題根本就算不上困難。
繞路能解決的事情,那就算不上個事,讓下面猛踩油門就行了。
由於戰場距離奧斯曼的巴庫油田地區非常之近,故而明軍根本就不愁燃料。
巴庫油田此前雖然遭到了多次導彈襲擊,但由於搶修得當,很快就又恢復了生產。
更別說以北還有格羅茲尼油田,而且大明帝國本身就在中州地區建立了戰略石油與成品油儲備。
王師還有自己的燃料儲備,至少可以維持大軍三個月的作戰所需。
大明海軍在裡海的艦隊規模不大,而且主要是負責巡航與掩護登陸。
為了避免誤會,裡海艦隊的旗艦不過是一艘巡洋艦,日常的總計規模也不過是兩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十艘護衛艦、六艘坦克登陸艦,再就是一些幾百噸的巡邏艦而已。
但在戰時,揭暄便將規模翻了好幾倍,否則無法支撐在裡海南岸的軍事行動。
裡海周邊的三個國家都在裡海成立了艦隊,毫無疑問,最先被消滅的便是波斯里海艦隊。
之前波斯里海艦隊偷襲了奧斯曼裡海艦隊,將後者的巴庫基地打成了一片火海。
在主要基地被摧毀之後,殘存的奧斯曼戰艦隻能跑到明帝國的海軍基地暫避風頭。
如今,便是他們復仇的時候了,這些奧軍戰艦可以跟隨明軍登陸艦隊一雪前恥了。
恩澤里港便是波斯里海艦隊的主要基地,現在跟之前的巴庫一樣,也被來襲艦隊夷為平地了。
在對方主動投降之後,大明海軍可以保證其人生安全。
反之,在炮火覆蓋之後,對面還能剩下什麼就難說了……
艦隊集火攻擊目標,其威力可是比當年的千機轟炸還要大。
後者只能轉一圈扔完就走,艦隊則是可以用重炮、火箭、導彈做到精準打擊與區域覆蓋相結合。
只要目標尚未被摧毀,艦隊便可以一直逗留在附近水域,現在便是這種情況。
黑海艦隊的大量戰艦透過伏爾加河從黑海進入裡海,瞬間提升了大明裡海艦隊的實力。
不光可以消滅波斯里海艦隊這個同行,還能掩護數萬部隊搶灘登陸。
侯賽因在裡海也部署了相當做的作戰艦艇,但在朱慈烺的雷霆之怒後,這些海上力量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不管波斯里海艦隊增加多少艦艇,大明海軍都有應對之策。
原來裡海三方和平相處,奧斯曼與波斯對偶有問題,但在大明的調和下,也能相安無事。
現在波斯與大明和奧斯曼同時開戰,裡海三國自然就變成了二打一。
不幸中的萬幸是在裡海,換成是波斯南部沿海地區,大家就群起而攻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