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讓師仁在埃及站穩腳跟,在向北非以及東非大肆擴張,難麼他的人馬遲早會大舉南下入侵閩國。
叛亂之後重新劃分的地盤,剛果河以南都是與閩國土地。
剛果河最北端幾乎位於非洲大陸的中心位置,距離奧斯曼帝國的南部邊界並不算遠。
一旦奧斯曼帝國位於非洲的地盤被倭軍接管,那麼閩國就等於是他們下一個目標了。
剛被閩國空軍接收沒多久的“颱風”式戰鬥機與“獵豹”C戰鬥機已經開始在邊境地帶加強空中巡邏力度了。
裝備“號角”-MK2主戰坦克與“大山貓”輪式突擊炮的裝甲旅也被調往剛果河以南的平原地區佈防。
由於剛果河的流量很大,河水湍急,在沒有大量運輸船的情況下,鄭成功不認為倭軍裝甲部隊在短時間內能夠入侵閩國北部地區。
如若只是空軍戰機以及小股地面部隊進行滲透的話,那自己的手下會給予這群玩意迎頭痛擊。
倭軍最強的便是海軍,可要是過不了蘇丹運河,連亞丁灣都出不來的話,那就無法對閩國造成實質性的威脅了。
雙方如若發生衝突,前期就是空戰以及防空戰。
對於這方面,鄭成功早有準備。
尊師此前已經答應每年都援助自己一千架“颱風”式戰鬥機,前期每月交付一百架,而且搭配了飛行員,完全不用考慮培訓問題。
明式中、遠端防空導彈也已經引進了,正在快速列裝部隊,而且會逐步實現本土組裝與生產。
有了之前與西班牙人的交鋒,一線作戰部隊也積累了相當的實戰經驗,此番又參加了遠征波斯的行動。
可以說倭軍要麼不來,如若來犯,所部將士便會讓其來得,去不得!
“颱風”式戰鬥機擁有超音速巡航的好處,此時就體現出來了。
在西方戰機裡,也只有F-22才有超音速巡航的功能。
凡是有這個功能的戰機,都具備截擊能力,也就是可以高速抵達目標區域,攔截敵機。
易卜拉辛在得知波洛購買了“颱風”之後,便下了五千架的超高訂單。
反之是用石油或成品油支付貨款,他的奧斯曼帝國就是不缺這兩樣東西。
雖然這玩意是一次性的,不需要考慮長期保養與維修,所以朱慈烺的售價不會很貴。
但是也遠超了自行研發的“王鷲”雙發重型戰鬥機,不是小國就能消費得起的。
故而朱慈烺打算推銷KF-16,也就是泡菜版F-16,這玩意量大管飽。
在沒吃透這款戰機的技術之前,大明飛機工廠先行生產低仿版KF-16,朱慈烺再進行兌換,這就能變成真正的KF-16了。
等到吃透一切之後,那就不需要皇帝的金手指了,工廠直接生產KF-16就行了,無非是航電、武器、發動機方面與原版會有所區別罷了。
但在效能方面,肯定比之前大明自己研發的戰機要好一些。
等到仿製KF-21型戰機成功,便可以讓大明的航空工業更上一層樓了。
KF-21雖然不是五代機,還是外掛武器,但氣動外型已經接近五代機了。
大明仿製改進版就可以使用彈艙模式了,改過之後的隱身能力肯定優於原版的。
至於跟F-35誰優誰劣,那得實戰之後才能見分曉。
KF-16這種雞肋玩意相當於美製F-16C/D型,比不上F-16E/F型,更別說F-16V了。
只能作為日常巡邏或者應付低強度的空戰,再就是支援對地攻擊。
如若承擔對海攻擊任務的話,一來作戰半徑不夠大,二來是單發戰機,一旦發動機熄火,容易直接墜海……
所以海軍不喜歡KF-16,揭暄更願意為艦隊配備雙發的“颱風”,雖然後者需要經過改裝才能上艦。
大明空軍就沒那麼挑剔了,KF-16儘管是單發戰機,但效能上,尤其是近距離格鬥方面卻遠超“王鷲”雙發重型戰鬥機。
無非是前期產量比較少,但每年至少可以獲得三千架,哪怕有一半用來作為備用機,其數量也是較為可觀的。
待五年之後徹底消化吸收其技術,那麼大明空軍便可獲得一款效能不錯且成本較低的負單發戰機了。
海空軍對戰機的要求略有差異,海軍以安全與妥善為首要,空軍則更為注重效能與成本。
對於一些囊中羞澀的小國,譬如暹羅來說,KF-16就是一款相當出色的戰機了。
只要朱慈烺點頭,該國便可以用成船的各種罐頭來兌換新式戰機了。
礙於眼下還沒有消滅頑敵,即使KF-16能夠出口,也是小批次的。
所有新式戰機,都要遵從全球局勢,優先供應聯軍各方。
尤其是奧斯曼帝國,既要繼續打擊以色列,又要收復埃及失地,雙線作戰,對武器裝備是極大的消耗。
光是支援阿勒頗前線,奧軍就已經損失了上千架作戰飛機,包括各種型號的直升機。
如若不是以軍要對付的是實力雄厚的奧斯曼帝國,恐怕現在連伊斯坦布林都被攻克了。
這裡面也有朱慈烺的幫助,讓奧斯曼帝國迅速實現了工業化。
現在該國是全球第一大石油出口國,也是第一大成品油出口國。
本土已經可以製造世界二流的陸海空三軍裝備,以及各種輕武器和配套彈藥。
放在一百年前,這幾乎是白日做夢,但是眼下奧斯曼帝國已經是世界上的二流強國了。
與印加帝國、法蘭西帝國並駕齊驅,僅次於世界霸主——大明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