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暄的艦隊已經使抵紅海,會從那裡向蘇丹港發射剩餘的巡航導彈,以實現三個方向上的聯合打擊。
同時艦隊會協助駐紮在紅海西岸的奧斯曼陸軍的三個旅,從埃及南部開始向北推進,力爭儘快收復失地。
留著快過期的彈道導彈沒有任何意義,鄭成功索性直接下令將裝有常規彈頭的所有遠端導彈一次全部發射出去。
目標就是蘇丹港口,哪怕打不著敵艦,能夠將目標區域內的碼頭炸爛也算沒白忙活。
對於波斯的征討即將落下大幕,遠征波斯的鄭軍將士也得以乘船返回家鄉。
鄭成功就此決定進行輪換,新一批遠征軍先期為一個軍三個旅。
跟隨揭暄的艦隊沿著紅海西岸向被推進,不夠的話,還能追加兩個軍的兵力。
七月三十日,大明(含鄭軍)與奧斯曼聯軍向倭軍發動了最大規模的進攻。
在一小時之內,向倭軍發射了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總計超過一萬五千枚。
儘管以蘇丹港為主要錨地的倭軍主力艦隊使出渾身解數,仍然是防不勝防。
直接被擊沉三艘航母、五艘兩棲運輸艦、六艘神盾艦、九艘驅逐艦、十四艘護衛艦,其餘艦船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失去戰鬥力的艦船達到五成以上。
倖存下來,還能勉強繼續作戰的艦船也因為打光了中遠端導彈,面臨隨時會淪為敵方靶艦的命運……
師仁原本以為一次召喚出五個月的艦船,起碼比上次的防禦力高出一大截,萬萬沒想到對方的攻擊力也水漲船高了。
之所以朱慈烺能有如此之大的手筆,是因為大明自己研發的巡航導彈、反艦導彈與遠端火箭彈所使用的燃料是一樣的。
這樣不但大規模製造時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彈體燃料之間的通用,還能便於維護與保養。
若是戰鬥部來不及生產也不要緊,將彈頭裡面裝上等重的鉛塊就行了。
因為戰術目的就一個,那就是儘可能地消耗對方的防空導彈。
自己作為財大氣粗的一方,這招可謂是屢試不爽。
發射導彈而不是火箭,因為前者是可以精準打擊目標的。
一旦讓師仁看出打過來的是精度較差的火箭彈,那可能就沒啥攔截的興趣了。
沒了魚餌,那還如何讓大魚上鉤呢???
故而該省的部分可以湊數,該花的部位就必須持之以恆,方可得償所願。
大明發射的導彈叢集就是真真假假,兵不厭詐,你能發現裡面的貓膩,那就算你有本事!
經過導彈的洗禮之後,蘇丹港一帶都變得坑坑窪窪,一片狼藉。
由於沒有下雨,因爆炸被點燃的材料與房屋仍舊在不停的燃燒。
在附近制高點上部署的上百輛87式自行高炮,大部分被炸成了散裝的。
這還是在出動了上千架F-15J、F-2A、F-35A戰鬥機進行中途攔截的情況下。
艦隊消耗了大部分防空導彈,這讓師仁氣惱不已,可又沒有辦法。
如若讓導彈擊中滿載彈藥的戰艦,發生了殉爆事故,那還不如提前將裝載的所有防空導彈都打出去更為划算。
事實上是役確實有多艘戰艦來不及發射全部防空導彈,便被來襲導彈打得直接殉爆,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煙花。
師仁的原計劃是想以埃及為基地,在背靠以色列的同時,向北非和東非擴張,最終可以搶下一塊地盤供自己發展壯大。
可惜對方來的太快太猛,第一次進攻就如此的兇悍,讓師仁對原來計劃實現的希望大打折扣了。
倭軍艦隊打奧斯曼艦隊猶如大人打小孩,現在卻反過來了,有了朱慈烺的幫助,易卜拉辛那傢伙也可以狐假虎威了……
“報告,敵軍艦隊還在南下,意圖靠近蘇丹港!”
“出動所有戰機,掛載反艦導彈的負責攻擊敵軍艦隊,沒有掛載反艦導彈的負責掩護!”
“是!”
事到如今,唯有拼死一搏了,馬上就是月初了,屆時自己還能獲得一個月的補給,看看能否挺過這一關。
如何打倭軍艦隊?
那必須先行勾引,然後進行一場古典式海戰!
之前在澳州就是這麼玩的,因為倭軍艦隊防空能力強,反艦能力弱。
貼臉打的話,肯定是己方佔優,這是朱慈烺總結出來的經典打法。
光是六艘“光榮”級巡洋艦,就可以利用“玄武岩”重型反艦導彈給對方一頓輸出……
面對裝備戰列艦的聯軍艦隊,雙發距離越近,倭軍戰艦的殺傷力就越低。
戰列艦炮轟航空母艦,這是朱慈烺最喜歡看到的美妙場面了。
師仁挑的好地方,這次反而讓他的艦隊無處可逃。
在地中海這個大澡盆裡,倭軍艦隊的機動性會被降至很低,也就比窩在波斯灣裡強點有限。
紅海里有揭暄的艦隊,倭軍艦隊唯一的逃亡路線就是一路向西,爭取儘快透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
但在短時間內,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會面臨聯軍海空軍的一路追殺。
除非師仁也在艦隊之中,否則離開了召喚者,倭軍艦隊覆滅也只是時間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