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與倭軍近戰並不容易,很快對方的第二批次的打擊便驟然而至,來襲導彈的數量超過一千兩百枚。
NSM為了裝進F-35的腹部彈艙裡,體積自然要比外掛式的ASM-3反艦導彈要小巧得多,威力與航程也就隨之下降了。
這種反艦導彈能否偷襲得手,多半得看F-35得突擊距離如何。
若是F-35沒等飛到發射NSM的距離就被擊落,那NSM就算是真正的胎死腹中了。
F-35是真正的隱身戰機,艦載雷達發現距離不會超過兩百公里。
所以倭軍F-35發射NSM一般都可以在安全距離,除非……
黃廷之所以將所有艦載機,連同克里特島的航空兵部隊都放飛出去,就是為了給艦隊提前預警。
加上某尊師與某蘇丹派來的戰機,聯軍戰機總數超過兩千架,多餘來襲的倭軍機群規模。
F-35的效能肯定好過雙方的絕大部分戰機,不過F-15J與F-2A顯然拖了前者的後腿。
聯軍的“颱風”、“陣風”、蘇-35、蘇-30打不過F-35,但收拾F-15J與F-2A還是妥妥的。
某尊師已經摸清了F-35的掛載情況,每架F-35只標配了兩枚AIM-120和兩枚NSM。
也就是空空導彈只有兩枚,打光了要麼掉頭跑路,要麼就只能用機炮進行格鬥了。
光是四代機所掛載的遠端空空導彈,就夠F-15J與F-2A喝一壺的了……
實戰情況亦是如此,很多F-35沒等飛到發射NSM的距離,就被對方發現。
執行反艦任務之前,先得進行一番空戰,打贏了才能繼續奉命行事。
倭軍此前也想這麼幹,可惜聯軍發射了太多的遠端巡航導彈。
這就意味著,聯軍機群可以在七八百公里,甚至一千公里外發射巡航導彈。
倭軍戰機想要攔截都很困難,因為數量不夠,作戰半徑也到了極限。
這可不是你想打,想打就能打到的……
即使如此,倭軍戰機還是取得不錯的戰績,擊落聯軍戰機超過兩百架,擊落轟炸機也有一百多架。
可較於己方艦隊的巨大損失,這戰績就有些不成比例了,也是讓師仁惱怒的原因所在。
如果這次空軍機群不能阻擊敵軍艦隊的來犯,那麼自己的艦隊又將遭到滅頂之災。
師仁不想讓紐西蘭的事情來個昨日重現,故而只能拼死一搏。
兩次攻擊供擊沉及重創了聯軍航母7艘、兩棲攻擊艦4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25艘、護衛艦33艘、登陸艦51艘。
黃廷的艦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損失,不過依然可以繼續南下,現在可不是損失大就能回頭的。
某尊師讓黃廷指揮這支艦隊,其目的就是要一次就能搞死倭軍艦隊的,隨便鬧著玩的話,換誰來都可以了。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黃廷已經知道位於蘇丹港的倭軍艦隊遭到了重創。
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
現在比的就是誰比誰更殘廢!
老子雖然坐輪椅了,但是你躺在擔架上了。
這麼一比的話,老子就是比你厲害!
黃廷今天就是要開著輪椅把躺在擔架上的傢伙直接軋死!
有些勝之不武麼?
在戰場上,只要能打贏,戰後怎麼說都行!
若是輸了,恐怕連活著的資格都沒有了!
大明帝國乃至大明海軍能有今天,那就是因為一直在努力爭勝!
艦隊裡凡是還能動彈的非重傷型戰艦,不論是大明的還是奧斯曼的,都要奮勇向前!
奧斯曼那邊對此沒有任何異議,這麼灰頭土臉的回去,還如何向蘇丹陛下報告?
如今大明海軍前來助戰,自己作為東道主,在關鍵時刻當然不能害怕。
眼下這種情況,要麼乾死敵人,要麼被敵人乾死,只能二選一!
說不定倭軍還有第三次攻擊,但是已經無所謂了。
黃廷手裡還有15艘航母、7艘兩棲攻擊艦、4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64艘驅逐艦、73艘護衛艦、103艘登陸艦。
潛艇倒是一艘都沒損失,還是出發時的90艘,艇長門一會兒倒是可以大開殺戒了……
仗打到這個地步,也不需要臨時再動員一次了,就是往死裡打。
援軍很快就到,印加海軍艦隊還差三天的路程,而鄭軍艦隊已經進入地中海了。
這次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倭軍艦隊堵在地中海里全部餵魚!
此時此刻,師仁的艦隊裡還能作戰的艦艇包括12艘輕型航母、8艘兩棲運輸艦、14艘神盾艦、22艘驅逐艦、39艘護衛艦、37艘潛艇。
實力仍然不容小覷,只是較於被襲擊之前,已經算是威風掃地了。
在接到損失上千架戰機的報告之後,師仁忽然萌生出一種大勢已去的感覺……
自己才踏上埃及的土地多長時間,怎麼會變成這番模樣呢???
如此看來,那曠世暴君朱慈烺是當真不打算放過自己呀!